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药材发展规划(综合各省地区)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云南省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中药材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是我省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特色生物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云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方案(2008-2012年)》,为加快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产业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状况(一)现状在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云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建立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楚雄民族药道地药材、滇西北高山药材、西双版纳南药为主的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了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等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支撑平台,培育和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200多户,对我省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引种驯化和规范化种植,三七、灯盏花等中药材建立了GAP基地,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等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了三七、灯盏花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势药材品种。2007年全省种植中药材174万亩,生产药材及提取物原料7335万千克,实现农业产值27.3亿元;生产中药材提取物的企业73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5户,加工药材5000多万千克,附加值6.3亿元;有昆明菊花园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和文山三七交易市场两个药材市场,全省常年贸易的药材1000多种,贸易额30多亿元,中药材产业产值达33.6亿元,与2002年17.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4.2%。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省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二)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随着世界回归自然呼声的不断升高,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天然药物、保健品、食品、日化用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愈加受到欢迎。2007年植物药国际市场贸易额达400多亿美元,中国中药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4亿美元,出口额为11.8亿美元。尤其是毗邻云南的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对中药材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是国家医保的重要组成,中成药品种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1/3。国内中药市场迅速增长,一批传统的中药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药材、中药饮片和提取物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云南有中药制药企业78户,道地药材需求旺盛。三七、灯盏花、草果等大宗药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石斛、砂仁等达到70%以上。预计2012年全省中药材市场需求将超过1.5亿千克,销售额达60亿元。(三)优势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气候和环境多样性显著,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有中药资源6559种,占全国的51.4%,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中药与民族药资源优势;云南位于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交汇处,是我国对外的重要陆路通道,具有区位优势;云南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三七、天麻、云木香等一批优势传统道地药材,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品牌优势;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中药、天然药物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良好基础。(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省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材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开拓能力弱;种源混杂,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加工技术粗放,药材质量不稳定;规模化种植品种少,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益不高;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部分资源稀缺,资源保护不力,可持续利用困难;人才缺乏,基础研究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和我省实施云药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机遇,落实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按照“规模适度,水平较高,效益显著”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云南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与规模化种植,提升中药材加工水平,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云药品牌,以大市场观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经济强省的转变,逐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初加工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中药材贸易集散地。(二)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国内外中药材品种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适度发展,稳步推进。2.科技引领原则。中药材种类繁多,种植加工技术各异,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3.道地性原则。遵循中药材的道地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道路。4.产学研结合原则。培育龙头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5.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实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目标到2012年,构建较为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建成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打造一批药材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支撑和较大影响力的中药材市场体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实现产值60亿元,从业人员200万人,扩大我省中药材的知名度,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产业水平居于国内前列,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具体目标为:1.推进种植基地建设。建成10个以重点品种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其中6—10个中药材GAP示范基地、3—5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基地认证,示范种植10万亩,带动全省中药材种植30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50亿元。2.提升药材加工能力。重点扶持10户重点饮片及提取物生产企业成为区域中药材发展重要支撑企业;建立和完善15—20种中药材的加工技术、工艺和加工操作规范,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实现加工增加值10亿元。3.完善市场体系。提升昆明菊花园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文山三七交易市场的交易能力,配套建设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构建云南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培育中药材贸易企业10户,年贸易量达到50亿元。4.建立云南中药民族药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推进实施中药饮片生产许可制度,制定150个中药、民族药药材质量标准,评价3—5种主要野生变家种药材质量,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药材质量。5.提升云南药材品牌。把“云药之乡”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重点提升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及10个龙头企业的知名度,申报2—3个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中药材品种1个,年产值3—5亿元的5—8个,过亿元10—15个。6.保护中药资源。系统掌握云南中药、民族药资源现状,建立8—10种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圃,30种珍稀濒危特色中药资源繁育技术体系,5—10个稀缺中药材的驯化栽培或野生抚育技术体系,保护中药资源,促进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构建研发体系。提升和建立2—3个省级研发中心,建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企业技术中心,3—5个省级创新团队,引进高端人才1—2人,培育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5—10人。三、产业区域规划与重点布局(一)重点品种重点种植主要品种和重要品种各10个,共计20个。重点保护和发展珍稀濒危中药材品种10个,特色稀缺品种20个,共计30个。(见附表1)(二)种植(养殖)布局1.区域布局建立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和滇南及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五个中药材种植(养殖)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30个产业重点县(市、区)。(见附表2)2.重点品种种植(养殖)布局根据五个优势产业带,布局主要发展中药材品种,重点种植(养殖)中药材20种,种植25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45亿元。(见附表3)3.核心基地布局围绕五个中药材重点区域和重点建设品种,建立10个中药材核心种植基地,构成对全省中药材种植的核心示范。(见附图1)(三)加工布局以中药材核心种植基地为基础,注重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生产相结合,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以三七、灯盏花、云木香、天麻、红豆杉、石斛、云当归、滇龙胆、秦艽等重点中药材品种为主的初加工生产基地。围绕中药材优势产业带,以中药原料为纽带,推进医药工业园区建设。依托昆明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园、文山三七产业园、楚雄民族医药工业园、大理医药工业园、玉溪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和提升一批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加工企业。昆明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园面向全省,文山三七产业园面向滇东南优势产业带,楚雄民族医药工业园、大理医药工业园、玉溪医药产业园三个产业园,主要面向滇东北天麻等道地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滇西北高山药材、滇南及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等优势产业带,主要针对三七、灯盏花、岩陀、云当归、天麻等中药原料,建成云南重要的中药饮片和提取物加工基地,实现加工增加值10亿元。(四)市场布局构建以昆明菊花园国家级中药材市场为中心,文山三七交易市场、滇西(大理)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及中药材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有形市场网络;与国内重要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云南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重点针对三七、灯盏花、天麻、石斛等主要中药材品种进行品牌宣传,打造辐射全省、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药材市场,促进云南中药材的销售。四、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针对重点中药材品种,围绕云南五大中药材优势产业带及其重点县(市、区),以10个核心种植基地为突破,重点开展道地药材品种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布局;开展主要药用植物的遗传基础、种源筛选、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体系研究,筛选优质种源,选育新品种,繁殖并推广中药材良种,提高中药材的良种化水平和良种覆盖率;开展重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中药材GAP认证,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水平;研究及制定中药与民族药的药材质量标准,开展重要中药材品种质量评价,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集成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建立示范基地10万亩,推广种植300万亩。(二)中药材加工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对中药材加工基地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其他州(市)医药工业园区和产地加工区为辐射的中药材加工格局,以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饮片加工和提取加工能力提升为核心,重点开展三七、天麻、当归等药材产地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现有饮片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提高药材加工比例和规范化水平,优化和提升提取加工关键技术,提高提取物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增加附加值;开展三七、云木香等主要中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提高药材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三)龙头企业与市场培育结合中药材的区域布局和基地布局,针对重点中药材品种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关键技术体系,提高药材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围绕全省中药材有形市场、虚拟交易市场和药材品牌布局,构建和完善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重点支持昆明菊花园国家级中药材市场与文山三七交易市场等中药材市场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药材市场。开展“云药之乡”认定,丰富“云药”内涵;评估中药材品质,推介中药材产品,促进药材销售;宣传“云药”文化,打造“云药”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中药材销售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四)中药资源保护以全省中药资源现状为基础,开展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的调研,制定中药资源保护名录;开展30种重点保护和发展的珍稀濒危特色中药资源评价、保护及繁育技术研究,掌握现
本文标题:中药材发展规划(综合各省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1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