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语》————论孝“孝”是什么?“孝”字是上下结构,“上有老,下有子”。“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孝”即是“做子女的,顺承父母”;同时“子”背着“老”,含义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论语》中多处谈“孝”,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诠释了“孝”之精髓。孔子庙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第一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愿望和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和活动;若是他三年不改变父亲的途径、方向,这也就说是孝了”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二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所谓孝只讲能够养活父母。人也一样养活狗、马。不尊敬,那(和狗马)有什么区别?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为什么提倡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释义:孔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长官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建立好,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上图讲的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重了,招来自己的学生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掀开被子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要慎重啊,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行走于薄冰。’从今往后,我知道不会犯错误了!孩子们!”怎么才能做到“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父母的总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本文标题:孔子对孝的见解讲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4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