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亭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范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5月31日,中央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系统、深刻地阐明了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为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明确了方向和重点,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要强化理论武装,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教育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列出需要整治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要说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连党能不能生存下来都会成为问题。从98年的风雨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壮大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持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成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以及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政党,靠的就是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信仰与信念。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我们将从理论基础、科学根据、实行途径、现实要求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是一定会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即“两个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每名党员干部内心深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不容易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必然”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今天,我们谈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必然,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因为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但是,我们要说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就会有人持有疑问甚至否定意见,因为人们容易相信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往往对正在发生的、将来发生的事情持怀疑态度。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认识规律,人类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不断探究世界的奥秘,才使科学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允不允许人们持有疑问甚至否定意见,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不是科学的真理、能不能经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政治信仰同科学信仰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同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抽象的公平正义等道德说教出发,也不是从所谓的绝对精神或万能的异化理论出发,更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想出发,而是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系统地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得出了符合事实、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的演进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不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产物,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客观必然性起着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变,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结果。尽管这个过程是曲折的、漫长的,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以及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资本主义是历史产生的,也将“历史”地灭亡,尽管这一过程也是曲折的、漫长的,但资本主义终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永恒存在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源自唯物史观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必然要求。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生产力始终是发展的;与其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与其相适应,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然而,按照一定意愿和利益结成的生产关系,并不能自觉地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可避免地同一起运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也会同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两组社会矛盾是始终存在的,生产关系总体还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便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也就不会灭亡;生产关系总体不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自身不能克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为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无法根本得到解决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集聚、集中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社会的生产过程,国民经济越来越成为各种生产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生产力的社会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并调整国民经济,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生产经营是由资本家自行决定的,社会产品也是归资本家个人所有的。于是,生产形式就与占有形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形式起来反抗占有形式,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根本解决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是使占有形式适应生产形式,按照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的客观要求,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170多年,资本主义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并没有过时。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激化,资本主义依然在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一切都在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颠簸不破的真理。第一,生产社会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生产社会化是相对于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分散生产而言的。封建社会末期,经过工厂手工业的过渡,分散生产日益被以机械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首先表现为生产单位内部的分工与协作不断精细协调,其次表现为社会劳动的专用化以及更大范围的分工与协作。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明显,每个生产单位都会成为整个社会生产网络的一个结。劳动产品成为社会化的劳动产品,很难说某个成品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单独生产的。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完善,现代交通、通讯、网络技术的发达以及生产与交换、分工与协作,由起初的一个范围逐渐拓展到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直至发展到现在的全球范围。生产与交换、分工与协作的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配置,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内,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以及社会生产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其发表前一百年的工业化时代。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起的以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末,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爆发。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爆发。后两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在规模、深度、影响上都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把人类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并没有因为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发生根本改变。相反,在国家
本文标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09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