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纸坊小学校本课题研究申报书
上饶市中小学校本教研课题档案学校名称课题名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学科分类语文课题负责人申报时间2012年11月研究起讫时间2012年9月江西省上饶市教育学会印制课题编号:填表说明1、本表适用于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校本教学研究的课题管理。是今后考评校级教研课题的主要依据。2、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3、本表应一式2份,其中1份由学校教务处(或教科室)保管,另1份由课题负责人自行保管。必要时(如申报职称)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应提供本表的原件或复印件。复印时用A4纸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4、每个课题限填负责人一名。5、表中注明需要巾页或附页的几处。请务必按要求加页。6、本表的立项和均需报所在县(市、区)教研室备案,方可生效。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行政职务专业职称学历及专业已经取得的主要教研成果主要参加研究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职务或任教学科在课题组的分工朱有火男大专普师高级完小校长协调统筹课题工作徐国南男55中专普师高级完小教导主任指导课题的研究与成果汇报材料的撰写古水英女52中师普师高级完小副教导主任课题组的工作进程、安排及研究会记录员黄忠泉男中师普师高级教师据需求协助各分工组研究工作应慧华女22大专小学教育教师网络课题所需资料黄诗伟男21大专小学教育教师整理论据并提出研究成果姜美珍女23大专小学教育教师调查并搜集社会论证材料二、进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有利条件及现有工作基础课题的研究背景1、我国青少年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统一的教材权威和公认的教师知识权威已使学生驯服。面对“无可置疑的东西”,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2.教师教学的遏制。教师灌输教材、教案,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给学生产生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奉行“目中无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与策略。有些教师视提问为干扰,讽刺、挖苦,导致学生不敢、不愿提问。3.现代课程的迷失。现代课程价值取向倾斜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片面夸大了科学的作用与功能,过于迎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忽略了作为人的受教育者的存在和需要,学生被置身于一个单调、枯燥、冰冷,没有“意义”的知识世界,得不到人的“终极关怀”。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得不到弘扬和拓展。4.应试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关注的是纯记忆的知识。在“书山题海”中,学生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5.传统文化的阻扰。其一,“述而不作”的传统儒家文化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保守的心理态势;遵从中庸之道,也抑制了个性发展。其二,“官本位”思想要求人们服从权威,不要轻易质疑,束缚了人们问题意识的产生。其三,重视让学生掌握精深的知识,不重视创新和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与创造能第1页力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本人毕业大专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历专科,将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会以我所学的都用到学生中去。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本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2、课题小组网络搜集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本校实情,经课题组成员研究讨论出姜美珍编写《问题意识的概念》3、课题组借鉴网络上及其他学校的经验,参考的大家的意见有应慧华编写了我校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种类》4、课题小组集思广益,并征求学校在校学生,学生家长意见社会贤达的意见,由黄诗伟编写《问题意识的新视觉》5、课题小组在一定的研究及实践中,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理论成果,由陈秀平整理编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创新》三、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问题意识研究的意义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这样呆板局面的情景也许你我都非常的熟悉。在课堂学习中,做学生的好似那被牵着鼻子的牛,老师指到哪,学生的思维就想到哪,乖乖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在一个个预设的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做学生时觉得这样是理所当然的,当了老师后,也从不曾觉得有何不妥。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股股新鲜理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原先固有的,承接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开始动摇了。在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中,笔者发现编著的专家十分注重对学生在阅读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力图改变以往在教学中一味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课堂实践中的初次尝试,便让我们在教学中获得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来自于师生、生生等多方面的互动对话,以及在文本中学习:质疑——解疑——甚至突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率。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的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如何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并逐步提高提问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思考的内容、思考的方向及表达的方式等方面经常性地给学生以指导。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双方都处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的会更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一部分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引向为提问而提问的死胡同。研究重难点从学生出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让学生爱问从文本出发,教予学生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交流法研究步骤1、预习时自主提问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光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惟有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可见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充分地提问,没有数量的限制,更无形式的要求。此外,我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打上“*”,以此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作出评价,也借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向个性化发展。2、对课题进行提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课题中的“我”和“你”分别指谁?为什么要用上一个“也”字?课题中为什么要用上引号?为什么要送一辆新车?教师只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开展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3、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在精读课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课文《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写的是中国登山健儿勇攀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教学时学生抓住“不可逾越”提问“为什么‘第二台阶’是不可逾越的?”从而在朗读中体会“第二台阶”的陡滑,这一带的空气稀薄,进而体会怀着炽热爱国心的登上队员顽强拼搏的精神。4、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提问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运用传神而含义深刻的标点符号,可引导学生在此处提问,如:《“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一文中小男孩惊奇得瞪大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学生会对表示话未说完的省略号提问:保罗认为小男孩希望什么?其实小男孩希望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明白了小男孩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突出了教材的重点,突破了难点。5、对矛盾处进行提问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看似矛盾,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在学习《独果》这一课时,有学生问“‘我’明明很想尝尝独果的味道,为什么咽了咽口水跑开了?”这恰恰是个很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咽”和“走”在运用上乍一看是矛盾的,但细细品读,学生终于发现了“我”很想吃,但面对这样一个能让奶奶延年益寿的独果,我舍不得吃,想要让给奶奶吃,从而体会到“我”对奶奶的爱和尊敬。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加以质疑,就能使学生发现隐含在两个简单词语中的不同信息,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在课文表现的中心上、文章表达的方法上、前后内容的联系上等方面进行提问。但应切忌把学生的提问当成“摆设”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其实,阅读中让学生提问的方法途径很多:从原有知识经验提问;从文章反常处提问;从课后思考题提问;从结果追问原因;从原因问结果;从人物、景物描写处质疑;从文章的过渡质疑,从文章内容顺序处(文章思路)质疑等等。限于篇幅不在此一一赘述。诚如一句名句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具备了一颗敏锐的脑,一双智慧的眼,善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阅读的世界也就呈现为异彩纷呈的世界。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体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善思好问的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为学生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应当鼓励学生在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再追问一句“还有什么”。目前,阅读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这种以教师的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课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必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在整体的和谐发展以及个性的独特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能力使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永不满足、追求卓越
本文标题:纸坊小学校本课题研究申报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8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