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
1目录论文提纲……………………………………………………………2文章摘要关键词……………………………………………………3正文……………………………………………………………4-12参考文献……………………………………………………………132文章提纲一、基层医疗的现状分析(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三)医疗机构经营困难(四)医药费用负担重(五)医疗保障水平低二、基层医疗现状的原因分析(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三)医疗补偿体系不健全(四)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五)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三、基层医疗改革的方向(一)加大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二)调整和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三)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四)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六)规划和建设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七)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监管(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四、结束语3内容摘要、关键词【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近些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时刻。如何扭转医疗卫生体系重城市、轻基层的不利局面,彻底改变基层缺医少药和缺乏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是卫生工作战略的重点。本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能力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医疗保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出发,分析医疗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等内容使基层医疗满足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让人人都能分享到医疗改革成果,真正的达到社会和谐。【关键词】:基层医疗现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改革方向。4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基层医疗改革则是难中之难。近几年公众对医疗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攀升,中国的基层医疗改革究竟向哪个方向走,这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渐成为近年关注的焦点。一、基层医疗的现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近年来,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药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也要看到,作为服务基层的一线医疗机构如县乡级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医院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同时还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现阶段的基层医疗现状具体表现为:(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县乡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服务能力普遍不高。在农村,有的乡村医生仅有护士资格,有的仅有家传从医经历,少有真正受过正规医药学教育的专门人才。在乡镇,卫生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业之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也很欠缺,相当数量的人员不具备上岗资质,技术服务能力普遍不高,一些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的诊治和一般难度的手术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难以开展,水平和素质亟待提高。(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医院住院面积不足,房屋老化,结构不合理,科室设计拥挤,床位设置受到制约,卫生服务条件差,设备陈旧,不能给老百姓提供正常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现阶段当地群众对住院治病的要求。所以很多人为了看病要到县外、省外、甚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这不仅增加了就医难度,更加重了经济负担。(三)医疗机构经营困难5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个体私营卫生机构的竞争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人们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条件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满足人们的看病需求,人们纷纷涌入大城市就医。再加上地方资金配套困难、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部分县乡医疗机构债务负担加重,已对正常运营构成威胁。(四)医药费用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医药费用也在随着物价的增长而增长着,并且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新诊疗设备的投入使用需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还要由技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提供,由此带来医疗服务成本的快速大幅度增长,再加上基层医院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严重使得很多群众有病不就诊,应该住院治疗而不住院。(五)医疗保障水平低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二、基层医疗现状的原因作为基层医疗保障的重要基础,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县级级医疗机构以及城市中的社区医院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在职责定位和财政保证上的错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遭遇生存困境,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看病的需要,基层医疗的保障程度受到了严重威胁。(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1.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偏低、结构有待优化6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并且加大了对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的倾斜力度,但是,仍不能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需求。2.基层政府投入责任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根据《医改意见》和《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对城乡基层卫生投入承担主要责任,特别是实行乡镇医疗机构上划到县级管理和省管县财政体制之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主要由县、区级财政承担。但是,一些应由本级政府承担的财政补助责任没有得到认真落实,更多地依赖上级财政补助。(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这就导致乡镇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条件差,缺乏合格的医疗人才。(三)医疗补偿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基层虽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是,基层医疗保障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标准上都远远低于城市医疗保障标准。1.我国基层医疗保障管理混乱,服务功能界定不清、价格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补助缺乏依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中除基本医疗服务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但目前,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更没有确立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导致各级政府购买或补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依据,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难以真正实施。2.在医疗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上经常发生矛盾,资金管理透明度不够高由于地方政府每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多头管理,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使7基层人民医疗后无法及时甚至不能够得到医疗保险的额外补偿,这种低效能的管理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基层医疗保障的推行。(四)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政府对基层医护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基层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编制、职称和社会保障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想方设法调至上级医院,或干脆辞职至发达地区打工,基层医疗队伍流失严重。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偏低,无学历、无职称人员占有相当比重,年龄、知识、职称结构不合理,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都导致基层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群众不得不到大城市看病。(五)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目前就全国而言,农民的收入增长指数小于医疗费用的上涨指数,抗大病的能力较低。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大部分群众剔除支出后少有剩余,而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使无钱看病买药、无钱看病住院的农民显著增加,大部分农民陷入了低收入、低卫生服务需求、低卫生服务利用、低健康再到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三、基层医疗改革的方向医药卫生业关系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革现行体制才能使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使群众就医问药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工作。(一)加大政府对基层的投入1.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确定重点,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一是适当向基层卫生倾斜。加大对基层卫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卫生资源过度流向城市的倾向,保证群众获得最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更多享受到政府卫生投入带来的好处。二是侧重对医疗服务“需方”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补助。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需方的投入,利用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农民)参保。补贴“需方”便于财政投入更有针对性地照顾特定群体,如贫困群体,由此可促进8卫生公平。当然,在财政投入以“补需方”为主的同时,也应当在特定领域加强对“供方”的投入。2.建立基层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以投入促改革,建立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管理办法。按照各级政府事权划分要求,市、县级政府是基层卫生经费的投入主体。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和省级的补助在逐年加大,已承担了大部分基层公共卫生的经费补助,基层卫生投入不足主要反映在市、县级政府应该承担的基层卫生事业和公共卫生补助方面。因此,要强化市、县级财政的责任,对市、县级财政的基层卫生投入情况进行考核,加大对基层卫生投入的约束力。(二)调整和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中央和省分年度重点支持政府举办、未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购置。县级医院将成为最大的政策受益方,而大幅增加医疗设备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分级负责、激励先进”的原则,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对于工作积极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县(市、区),省级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可优先考虑。切实推行卫生资源规划管理,搞好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尽可能的把企业剥离出来的医院、新建民营医院、高校附属医院,转建成专科医院,做到“大专科小综合”。最后,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三)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日常运转支出,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基础上,以“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方式实施补偿。91.核定任务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能力和乡镇基本情况,按照适宜功能、适宜技术和适宜标准进行核定。其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要统一纳入年度任务。2.核定收支核定收入以医疗卫生机构近三年业务收入,剔除药品收入后的平均数为基数,根据政策、物价等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核定收入数。核定支出,人员工资支出与事业单位工资相衔接,按核定人员编制和人员工资标准核定;日常运转公用经费按定项定额核定。3.绩效考核给予实际补助政府在核定收支的基础上对差额进行补助。差额补助要进行绩效考核,对未完成核定收支任务形成的缺口财政不予补助。(四)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要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此来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筹资标准通过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以此保障基层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2.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基层的医疗现状及改革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1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