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运用货币流通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思考商品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自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表现出来。商品价值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也只有从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服装食品笔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自行车书本笔交换交换交换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社会,甚至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还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实际上就是用我手中的东西去买你手中的东西,只要两者的价值量相等就行了。如今的交换最常见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即: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着消失。”?货币是不是从来就有的??现在的货币与以前的货币形式上什么不同。?手中的货币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哪些用途?一、货币的起源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物物交换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通过媒介的交换畜牧、贝--司马迁《史记》价值形式的发展1、货币的概念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2、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演化是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推动的。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商品作为价值存在,要求表现价值的特有性质。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又不能充分表现这一性质。因此,要求有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寻求更加适合的形式。货币是随着商品的交换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产生经历了以下的历程:(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例如:牧人的1只绵羊与铁匠的2把斧子进行的交换价值在量上的表现:1只绵羊=2把斧头价值表现的相对性:斧头作为绵羊价值的代表,而不是直接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斧头的数量相对地表现绵羊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产生时间与经济背景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简单价值形式的具体分析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左端:相对价值形式:即用其它商品把自己的价值相对表现出来的商品,它处于主动地位。右端:等价形式: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物质实体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它处于被动地位。1只绵羊=2把斧头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概念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产生时间和经济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原始社会之间以至公社内部的产品交换变得比较经常了,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了,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这样一来,价值的表现也就由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在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与此相适应,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这时,商品(绵羊)的价值就能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是不充分的: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这些缺陷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三)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概念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产生时间及经济背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与手工业分工)出现以前,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其他一切商品都需用和其交换,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在换到这种商品以后,能用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去换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一来,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便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本质从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某种商品自发地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于是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布匹金银法国女郎凯莉到大洋州的群岛上演出,收到的门票千奇百怪。回家之前,她的身边堆积了35头猪,100只羊,2麻袋的香蕉,20串贝壳等物品。凯莉烦恼了。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了。一般等价形式的缺点:仍有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形式货币概念当某种商品固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价值形式的本质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已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不是由于金银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而是因为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第1卷,第107页。)(五)货币的本质可见,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产生后的社会影响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商品界分裂为商品与货币两大部分,一切商品都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只有货币作为价值存在。商品要真正成为价值,就必须转化为货币。思考:如果没有交换会不会有货币出现?已经存在的货币会不会永远存在?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它的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各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而存在的,其他三个职能都是在这两个职能中派生出来的。(一)价值尺度1.定义——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尺子有长度,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长短;砝码有重量,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轻重;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用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通过观念的货币(例如标签)就可以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确定价格,而不是买卖。例如:一栋小别墅100万,房产公司不可能在房子里放上100万;商店里的商品价格是多少,老板只需要在旁边放个标签或说一声就行了。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二)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只是将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标价),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但标价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方便买卖,流通过程就是买和卖的过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商品流通:商品(Ware)—货币(Gold)—商品(Ware)商品能否卖出去,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此,销售(售卖)阶段被称为“惊险的一跳”。而买东西相对较容易。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请问:(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货币?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商品价值不能由个别劳动价值转化为社会劳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能自负盈亏。3.在直接的物物交换时,买卖同时进行,比如1只羊=2把斧子,羊卖出去的同时斧子也卖出去了。出现了货币后,先用1只羊换回6两银子,羊卖出去了,但如果6两银子不用来买斧子,这时斧子就没有卖出去,买和卖分离了。也就是说,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后,导致买和卖的分离与脱节,这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例如,有些人只卖不买,有钱但不急于买东西),出现经济危机。我们手中的货币是不是用了一次就不再用了?不是!4.随着商品流通的继续,货币也在不断的运动,即货币流通:货币(Gold)—商品(Ware)—货币(Gold)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买和卖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见货、不见钱;只见钱、不见货的现象经常发生,那么,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什么样的职能呢?思考:(三)贮藏手段1.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2.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贵金属,如:金银条块。3.现实生活中贮藏货币的方式有:住房公积金、养老金、保险金、银行储蓄存款(最普遍)。4.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退出流通进入贮藏;流通中的货币量少了——退出储藏进入流通。贵金属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起的是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蓄水池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反之则进入流通中,从而保证了流通中的货币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储蓄没有这样的功能,相反人们在纸币供应量过多时会贮藏商品而放弃货币。(四)支付手段1.定义: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的职能。例如: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支付债务、定金、租金、利息、发放工资、到银行存款,国家财政拨款,异地付款等等这些经济活动中。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商品交换规模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9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