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犯罪学一.名词解释:1、犯罪饱和法则:犯罪饱和法则是菲力在化学中的饱和定律启发下以犯罪统计学研究为基础提出的关于犯罪数量及其变化的犯罪规律。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是持续增加的,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候增多,有时候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由此可见,它与某种类似于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和法则。就像一定量的水在一定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和自然条件的社会环境中,也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2、紧张理论:社会结构理论是指利用不同人群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类犯罪学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分为三个相互交叉的分支,紧张理论为其中一个分支。紧张理论用财富和不平等分配、挫折、获取成功的替代办法等来解释犯罪行为的产生。3、犯罪场:存在于潜在犯罪人的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因素、社会控制疏漏。4、恢复性司法: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和被害方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弭双方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矛盾,并通过小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国际上对恢复性司法较为通行的的定义是:恢复性司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案件中,关涉各方共同解决犯罪问题,处理犯罪后果的过程及其对未来的意义。5、被害烙印: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后,将这一经历积淀、内化,从而在心理或生理上显现的短期不易消除的某种症状、标志或特点。(百科,跟老师笔记大致相同。)标签理论:是犯罪社会化过程理论的一种,又称“社会反应理论”、“贴标签理论”或者“标定理论”,这组理论用破坏性社会互动和遭遇解释犯罪原因和犯罪生涯,即认为任何行为都不取决于事物的本性,而取决于社会的解释方式。P53(书加笔记)6、标签理论(标定理论,labellingtheory):又名社会反应理论,是一组用来解释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以司法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反应系统,在赋予人们行为以特定属性之后产生的,认为社会对犯罪的反应,反而会促使犯罪的发生,揭示了社会反应机制的犯因性特征。7、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syndrome):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百科,应该差不多就这样了吧~)8、犯罪亚文化: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反映了亚群体自我认同的需要及其客观上具有自卫功用的属性。(老师的PPT)9、自然犯:所谓“自然犯罪”,是指那些文明社会都认为是犯罪并用刑罚手段进行镇压的行为。从特征上讲,这类犯罪时违反了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具有的基本的利他情操的犯罪行为。10、法定犯:亦称人定犯,是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R.Carofalo1852-1934)最早提出的一种相对于自然犯罪的犯罪类型,是指由于特定法律的规定始被认为是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11、社会结构理论:是指利用不同人群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类犯罪学理论。分为社会解组理论、紧张理论、化越轨理论三个相互交叉的分支。12、社会生态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成为芝加哥学派。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化导致城市社会多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二.简答题:1.犯罪人的属性答:(1)人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融合2)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3)人性的“善”与“恶”(2)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反社会性1)反社会性:犯罪人的人格所呈现出的与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相悖的质量或倾向。犯罪人人格:个体因所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反社会性心理和行为倾向。2)征表:A.具有错误的信念体系B.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挫折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C.自我意识发展欠缺D.不良性格特征E.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习癖化2.被害人的特性答:(1)、被害性:一定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由被害人的性格、气质、生理素质、能力、人格倾向性等诸主观要件所构成的,恰恰足以其被害的内在总的倾向性。a.被害的倾向性,指被害人所具有的足以使自己被害情景的那种心理、生理或外在的驱力或可能。b.被害的受容性,指被害人的心理和气质上对于自身被害角色的认同和容忍,或者放任其被害隐患而不加控制的特性。c.被害的敏感性,指被害人具有容易受到他人感染、控制,容易顺应或接受被害的环境的特性,如轻信、无主见等。(2)、互动性,被害的发生过程总是伴随着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外显的社会性交互作用过程,被害不外乎是这种交互作用的产物或最终结局。(3)、可责性,被害人对于自身的被害往往也具有一定伦理、道德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因而也常常具有某些应当受谴责或可以被指责的特性。3.犯罪黑数概念及其研究方法。【PPT加课本】答:犯罪黑数是犯罪明数(警方已获悉和登记的犯罪行为)的相对概念,是指没有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行为总数。根据犯罪行为隐匿程度的不同,犯罪黑数可分为绝对犯罪黑数、相对犯罪黑数和可疑犯罪黑数。其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验方法;(2)参与性观察;(3)罪案自报;(4)被害人调查(NCVS);(5)询问知情人4.文化传播与犯罪的关系。【PPT】答:(1)文化传播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特质之间的碰撞、冲突与调适,造成文化与社会的变迁甚至动荡;(2)文化传播中的调适与整合;(3)人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伴随移民的必然是文化传播。5.文化变迁与犯罪的关系答:(1)文化变迁导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外化为具体的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冲突,进而导致犯罪。(2)由于文化-社会变迁意味着文化与社会本身的价值、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或转换,出现真空。(3)文化—社会变迁与犯罪的对应关系,只是功能层面的状态,但不能从价值上进行完全否定。(4)认识文化变迁对犯罪的影响,进行有效犯罪预防。6.“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的理解答:此话出自于德国19世纪法学家冯•李斯特。社会政策是社会问题的控制阀,而犯罪也是一定社会问题的反映。(1)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2)社会政策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犯罪的发生。(3)当政府和政党有能力通过社会政策的完善来解决社会问题时,更愿意运用社会政策而非刑罚手段。(4)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三.论述题:1.论述犯罪预防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我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答:概念:广义的犯罪预防,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狭义的犯罪预防是一种事前预防,是指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为唯一的或主要目的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基本原理:(1)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同步原理。(2)社会控制适度原理。A.协调好社会控制与社会自由的关系。B.协调好社会控制与人的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C.协调好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关系。(3)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A.结构整合(社会结构理论)B.价值整合:对当今中国的意义。(4)成本——效益原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治理犯罪的根本方针,它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人民群众,综合各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①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原则;②法制原则;③协调原则;④科学原则(3)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分类:A.以措施采取的时间为标准,分为犯罪防范和犯罪控制。B.以采取措施的主体为标准,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4)以实践中采取的做法为标准,分为控制模式、医疗模式和社会基因模式。(5)以所针对的预防对象为标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6)基于不同观点,所采取的不同预防模式:减少犯罪机会(被害人角度)、改善社会控制(社会混乱观点)、刑事立法调整(立法角度)。我国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积极预防社会预防——社会完善:社会、文化原因心理预防——人的完善:心理原因控制预防治安预防——针对潜在犯罪人和机会刑罚预防——刑罚目的在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过程中实现2.论述犯罪的原因结构体系的构成、特性及其关系答:(1)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多要素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和构成关系,我们可以从个体和非个体两个方面的来描述该动态体系的构成:外因和内因.(2)所谓外因是指犯罪个体之外引起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例如时间和地理条件等。社会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比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小区因素和家庭学校等。而文化原因就是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包括文化冲突、犯罪亚文化等。(3)犯罪原因的内因是存在于犯罪个体的内在因素,它可以非为四个方面:意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心理变态因素。犯罪的个体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生理因素,主观因素是心理因素和意识因素。其中,生理因素(条件性、相关性)是心理因素的基础,在主观因素中,心理是基础性的(必然性),意识是决定性的,心理因素是个体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因,则意识因素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而对于心理变态因素,狭义的心理变态专指“人格异常”或“人格变态”,广义的心理变态还包括精神疾病。(4)犯罪原因系统各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它表现出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特征表示影响个体犯罪的主体内外因素是有机整体,应当从整体综合地考察各种因素的作用。犯罪原因结构体系由多种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序动态体系。引起犯罪发生的原因,既不是单一的因素,又不是不分层次的多元性因素的简单集合,而是由多种犯罪因素有机组成的原因系统,犯罪原因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它还是一个动态结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犯罪人那里,犯罪原因系统的内容和结构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标题:犯罪学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9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