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全民BI”——商务智能调研报告
“全民BI”——商务智能调研报告提到商务智能,SAPBusinessObjects中国区首席顾问鲁百年给商务智能做了如下的定义:“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由决策到行动,形成一个闭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商务智能。”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以下简称BI)自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已为人们所熟知。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用户的需求开始规模性的释放,吸引了更多厂商加大投入,在BI市场掀起新的波涛。尤其是本土老牌管理软件厂商加入或增资BI战场,促使BI高中低端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市场变局蓄势待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各个厂商于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提升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良策,积极寻求创新,开辟“蓝海”市场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掌控整个BI市场。一时间,BI市场呈现出一片蓬勃的发展态势。而放眼未来的三五年间,谁又能在竞争中成功突围,成为市场的主宰?随着信息化运用的推广和深入,海量的数据每天都在积累,对数据有效地挖掘、分析及预测从而发掘商业价值的BI投资成为众多企业在经济危机时期借以缩减成本的有效途径。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9年对全球超过2500位CIO及大中华区60多名CIO的研究数据表明,83%的全球CIO及81%的大中华区CIO都把商务智能和业务分析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愿景规划的第一选择。Gartner预计,到2012年,BI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英镑。可见BI前景一片光明。1BI产品百花齐放海外巨头引领主流从应用上分,BI软件大致分为两类:战略型BI和操作型BI。战略型BI应用重点是整合企业内部各系统应用,建立企业管理平台,面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管理工具,这类应用广泛而实现相对简单,与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集成性高;操作型BI应用立足企业海量数据,应用主要以数据量丰富的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需求为主。从产品现状来看,用友、金蝶、浪潮等管理软件厂商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管理软件的同时,能够为其提供基于管理系统的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而对数据管理和分析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数据处理复杂,目前主要以国际商业智能软件巨头为主。纵观整个市场,商业智能产品可谓百花齐放,不同背景的厂商在这个概念下提供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但随着近两年BI市场格局的大洗牌,BI产品的发展思路也渐渐清晰。明基逐鹿高级顾问孙海东就曾这样给厂商以选型参考:“在对厂商进行评估时,你得看看自己对心目中理想的BI平台有何标准。如果你认为一切都取决于数据库,那么甲骨文或IBM可能会是最佳选择。如果你想让用户有更多方法对公司交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那就看看SAP的产品。如果公司中用到BI最多的人是首席财务官(CFO),那么甲骨文和SAP则是上上之选。如果你更关注数据质量及数据管理,那这就是IBM的专长。如果你要想在公司内普及BI软件,那微软可能会更合你心意。”在国内市场上,BI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现有BI厂商包括产品提供商、集成商、分销商、服务商等有近500家,但由于BI的数据处理技术要求复杂,BI市场36%的份额控制在国际商业智能软件巨头手中,中国软件企业的销售金额只占全部BI许可证的6%。2BI应用走下神坛“全民BI”呼声愈长根据Gartner预测分析:“到2012年,商业智能总体预算的40%将被业务部门占用;脱离IT部门的统一规划所构建的独立分析应用体系,未来需要对各部分进行交叉分析时,将造成分析障碍。”无疑,商业智能“贵族”身份已经不再适合组织内部上下层级纵向扩展商业智能的应用需,大众化、普及化的“全民BI”正成为发展趋势,BI应用正在从角落办公室搬到中心小隔间,业务员工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决策。BI实践运用操作多年的顾问专家罗永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BI已经与ERP、企业门户等技术相融合,形成集成化的产品。尤其在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的企业管理软件方案中,ERP厂商将BI方案嵌入到自己的ERP系统中。这就意味着BI用户类型和用户数量将大幅增加,BI和业务的融合更加密切,BI应用范围更加宽广,因此这要求BI要能基于当前的情境和事件帮助做出决定,要能在多种用户终端上实现信息的接收和简单处理。这也表明,BI从战略战术跨入现场实施。在用户需求引导下,BI静态分析、宏观分析转向动态实时及微观分析,这种趋势必然要推动BI软件单一工具向集成产品的转变。比如涉及员工将会在统一的集成平台上完成实时分析、预测等事宜。因此Real-TIMEBI、MobileBI、事件驱动型分析平台,将进一步拓展和应用。作为数据集成与整合的专业厂商,Informatica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韶益表示:“BI应用已经向决策部门之外的各个阶层延伸,这就要求BI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数据分析能够实时满足业务需求。此外,这样的延伸对BI中的数据来源、数据集成、整合及分析等方面要求也更加严格。BI的前端展示不仅仅用现有的数据就可以完成,同时要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内部、外部的数据,让BI也能像水龙头一样共享和实时,这就需要专业数据集成厂商的加入和配合。”在BI领域耕耘超过十年的Teradata公司首席技术官宝立明认为:“组织中的所有人都能通过BI获取信息,这是普及化BI的根本。”宝立明认为,普及化BI包含如下6大技术要素,而且这6大要素是不断演进的。一是动态企业集成,要把信息及时提供给一线员工,在这方面SOA可以助一臂之力;二是动态访问,信息要在短时间内被访问,不能有太长的时间延迟;三是动态工作量管理,将资源按照优先级别排队,使其得到较好的利用;四是动态负载,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五是动态可用性,对信息的可用性要求较高,而不是简单的、无实用性的报告;六是动态事件,要实时地、动态地监测事件发生,而不是事后监测。相对应的结合社会化网络、软件和商业智能平台两者的能力出现协同决策性质的的产品为这种趋势作了最佳的范例。Teradata的动态数据仓库可以提供上千用户随时访问使用数据,把BI从战略决策层面带到具体执行层面,让企业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和供应链关系;SAPBusinessObjectsExplorer则以类似搜索引擎效果在提高商业智能系统的易用性、降低查询及搜索响应时间、结果编排及组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将商业智能技术应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非技术、分析专业的业务、管理人员,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结果的方式极为简单。3业务分析或成新宠商业智能应用回归据《商业周刊》去年的研究显示,43%的商业人士不能确信他们企业内部的信息是否准确,77%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因为缺乏可信的信息而做出过失败的决策。显然,这与之前企业运行商业智能单纯强调“数据”而不注重数据到信息转变的错误观念有关。尽管数据仓库和BI基础设施让业务用户可以查询已有的数据,但只有分析才能使业务用户跨越已有数据当前的边界。近期IBM收购SPSS被炒得纷纷扬扬,IBM认为业务分析是行业中下一个大趋势,将以7%-8%的年增长率发展,速度是IT行业其它领域的两倍。针对业务分析战略,IBM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和收购活动来扩充实力。从2005年至今,IBM投入120亿元并购FileNet、Cognos、SPSS等,均是围绕业务分析战略展开。此外,IBM还投入60亿元、新增4000专业人员用于研发整合与扩展产品,不断积累在行业、分析工具方面的经验,找到成功的业务与IT的结合点。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信息管理软件及Cognos总经理李红焰在11月12日的业务分析和Cognos中国发布会上,为中国市场带给IBM的决心与方向--未来IBM将主力进军业务分析市场。IBM信息随需应变部门总裁MarkRegister紧随其后公布了IBM新的业务分析战略--ILT。从信息随需应变到信息驱动变革是IBM新鲜出炉的一个整体战略,这个战略将如何在落实和部署还有待IBM的后续动作。针对IBM在分析领域的有备而来的发力,最大的独立商业智能软件商SAS在年初也曾公开提出的从商业智能转变到业务分析的理念。“商业分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SAS公司副总裁DavidHughes告诉这样表述:“商业分析技术可以依据历史数据,帮助各类企业去分析并找到他们正确的用户,同时能够优化其业务,预测未来的企业行为。”根据SAS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球有500EB的数据,而在2015年的时候,将会有1200EB的数据,EB是10亿GB的级别,其增长速度是如此惊人。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不断搜寻、发现真正对你有用的信息,使这种数据变成企业决策的中心依据,才能产生价值,形成企业决策,这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作为一向是预测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的主要生产商,SAS对分析市场的需求显然信息十足。Hughes认为,未来这个产业会比ERP产业拥有更大的市场。同样,2009年11月SAP发布的SAPBusinessObjectsExplorer加速版,采用搜索引擎技术通过“数据+语义+分析方法+结果编排+呈现”的方式,在非常快的时间里深入检索任意业务数据,系统将返回合理组织的图文并茂的结果,允许客户在低延迟或无延迟的条件下对SAP的ERP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业务分析被商业智能领域如此关注主要还是源于企业对BI应用的实际需求,与2000年左右商业智能在国内刚刚起步时“分析理念”大肆推广相比,这样的趋势其实是商业智能应用的一次理性回归。4BI市场发展步入新阶段行业化应用广泛有人把BI的发展形象地分为6个阶段:产前期、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睿智期。而就目前看来,中国BI产业的发展正处在青少年旺盛的成长阶段。BI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了漫长的认知期。自2007年,三大BI厂商海波龙、BO、COGNOS分别被甲骨文、SAP和IBM公司并购后,BI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整合阶段。目前BI行业正处于市场成长期,随着厂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用户对BI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在提升。同时BI在政府、金融、电信、制造、流通等行业的率先应用,也起到了示范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BI在中国用户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55%,接受度是15%,在大型企业中认知度是95%,接受度是53%。海比研究认为,目前国内BI市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厂商层面频繁整合,以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BI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国内的优秀BI开发商成为优势软件企业的争夺资源,先有东南融通并购BI先锋菲奈特,再有用友软件收购国内领先的BI平台开发商尚南科技。(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已经到了大规模的信息分析和应用阶段,市场需求推动BI更快发展。从国内来看,BI已经被电信、金融、零售、保险、制造等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操作型BI逐步在大企业普及,也就是说BI不仅限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之用,也日益成为普通员工日常操作的工具。(三)、虚拟化、云计算、SaaS等在技术和模式为BI快速发展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随着云计算的持续升温,SaaSBI可能会成为2010年BI市场的一大亮点,未来将成为各大BI厂商竞争的焦点。不过基于目前的SaaS的发展状况看,只有到该模式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情况下,BI才能借助该模式的更多力量,取得新的发展,目前看,BI应用还是会以传统模式为主。5四大寡头把持高端市场本土企业趁势求变国内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吸引了众多全球性的软件企业以并购手段强化和垄断市场地位,打造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BI市场4个寡头竞争的局面更加明显。有调研数据表明:2009年占据国内BI市场前四位的依然是国外品牌的产品,有着62.5%的市场份额,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9%。(如图1)图1BI厂商在国内用户中的受关注比例2007年3月,甲骨文以33亿美元收购Hyperion公司;同年10月,SAP以67.8亿美元将BusinessObjects招致麾下,2009年又收购了SYBASE;IBM也在2007年11月以50亿美元收购Cognos公司,并于2009年以12亿美金将SPSS收编。此外,微软也已对BI市场虎视眈眈,2010年伊始就积极整合自身产品,并将BI的思想和理
本文标题:“全民BI”——商务智能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6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