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十)短暂的隋朝,唐朝的开国、盛世和隋唐制度革新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繁荣的朝代,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据此回答1~9题。1.隋朝的起止时间是()A.581~611年B.589~618年C.581~618年D.589~611年解析本题实际考查隋唐两个朝代的建国时间。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同一年唐朝建立,611年是隋末农民起义的时间。故选C项。答案C2.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条件一般有()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②南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人心所向,人们渴望统一④分裂政权出现实力对比失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归纳能力。①②③④分别从民族关系、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人心向背、实力对比四个角度阐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条件,都正确。答案D3.隋朝建立的方式是()A.武力灭陈B.外戚夺权C.起义推翻旧政权D.宦官篡权答案B4.下列措施不是隋炀帝实行的有()A.营建大兴城B.营建洛阳城C.开通大运河D.修筑驰道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A项是隋文帝的措施。答案A5.隋朝时,一位家住今北京的书生要进京赶考,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隋文帝时,走永济渠赶考B.隋文帝时,走通济渠赶考C.隋炀帝时,走永济渠赶考D.隋炀帝时,走通济渠赶考解析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而北京当时叫涿郡,从涿郡到长安水路历经永济渠。答案C6.隋炀帝时期,邗沟段上挖河民工由于挖得不够深,全部被杀死埋在运河两岸。此河段是图中的…()解析考查史地结合能力。邗沟是图中字母C所指河段。答案C7.下列关于驰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隋炀帝时修筑的②为了方便隋炀帝巡游③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④有利于加强对北方的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关键是对④的判断。在古代,交通便利是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前提条件,故④正确,选D项。答案D8.隋朝灭亡给后世留下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以民为本B.戒奢从简C.放宽刑罚D.减少战争解析教训应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中得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故A项最合题意,B、C、D三项均从某一角度说明要以民为本。答案A9.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全面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B.开凿大运河C.统治者十分残暴D.繁荣而短暂解析考查对阶段特征的宏观把握能力。A、B、C三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或角度对隋朝作的评价,只有D项能概括隋朝的全貌。答案D10.虚怀纳谏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下列人物最能证明唐太宗具有这一品质的是()A.房玄龄B.李靖C.魏征D.宋璟答案C11.若要归纳武则天当政期间的政绩,不应包括()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B.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C.重视农业生产D.限制佛教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D项是唐玄宗的政绩。答案D12.乾陵在陕西乾县,依山为陵,这是陕西境内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乾陵与哪一皇帝有关()ABCD解析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答案C13.下列政绩与唐玄宗有关的是()①精简官吏,定期考核②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③改革兵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④发展科举,设集贤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对唐玄宗统治政策的认知能力。通过学习,可以知道①②③④所列均为唐玄宗前期的政绩。答案D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到以后几代王朝的制度建设。据此回答14~17题。1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解析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各有专职,工部负责国家的工程建设,故选B项。答案B15.结合右图评述三省六部制,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提高了行政效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①②④教材中有直接论述,③则从三省的职能及中央政令的运作过程中得出。故选D项。答案D16.隋唐政治制度中起到了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作用的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科举制C.实行均田制D.实行租庸调制解析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17.在唐朝,许多庶族出身的人通过科举考取进士来光宗耀祖,改换门庭。最早能够考取进士是在谁在位时期()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此题实际考查进士科设置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教材叙述:“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故选A项。答案A府兵制和募兵制是唐朝典型的军事制度,都曾起过积极作用。据此回答18~19题。18.《新唐书》记载“……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此兵制崩溃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解析考查材料阅读能力。题干实际叙述的是府兵制及其作用,而府兵制崩溃于开元年间,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D19.下列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是()A.导致军阀的形成B.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C.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答案D20.说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主要依据是()A.剥削形式的转换B.征税标准的改变C.人身控制的松弛D.征税对象的扩大解析“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是由两税法的内容判断得出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所以是“一大变革”,故选B项。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材料一: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有何相似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2)材料二对开凿运河原因的认识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3)对开凿运河的评价,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异同?解析四则材料都是对隋朝大运河进行评价的诗歌,材料的形式较为新颖。要分析理解每首诗的基本观点,抓住一些关键词,如“龙舟”“风流”“扬州月”等,获取有效信息。参考答案(1)隋亡于运河。隋亡于暴政,并非亡于运河本身。(2)否。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异:首先确认运河之利。同:对运河的弊端认识错误。22.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请你以本章第一、二节教材为依托,构思一套纪念邮票,角度、主题自选,可是历史人物,也可是历史事实等。要求:(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你所构思的这套邮票的名称。(不超过13个字)。(2)用最简短的文字写出每枚邮票的名称,并作简要介绍。(3)构思的邮票不得少于4枚。(4)中心突出,主题明确。(5)紧扣教材。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题,给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想象力强、富有创见性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要求能够对掌握的知识重新整合、处理和加工并灵活运用。答案开放,但要符合题目要求,此题拒绝简单再现和没有主题的胡乱拼凑。参考答案(1)封建鼎盛时期的缔造者: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唐代名相: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3)封建社会的繁荣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4)隋朝的繁荣:大兴城、洛口仓、大运河、驰道。(以上只是思路,其他符合要求者同样视为正确)
本文标题:06-07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短暂的隋朝,唐朝的开国、盛世和隋唐制度革新(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