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数轴上“点”的运动规律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是a,B点表示的数是b,显然这两个数里面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图1)如果我们换个位置,B在左边,A在右边,就会变成下面这样:(图2)此时ba,A、B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用ba来表示。也就是说,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两个数的差,说具体一点,就是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就等于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由于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越来越大,所以较大的数在右边,较小的数在左边。我们在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时,对于大部分初学者,可以先这样问问自己:①这两个点,哪个表示的是大数?哪个表示的是小数?②我要用哪个数减去哪个数?(思考题)参考图1,若A点表示的数是ba2,B点表示的数是ab2,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参考图2,若A点表示的数是ba2,B点表示的数是ab2,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例题1】A、B两地有一条长度是300km的公路,甲车从A地出发开往B地,速度为90km/h,与此同时,乙车从B地出发开往A地,速度为60km/h。(1)问:甲乙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相遇?(2)问: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变形1)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a、b两个数,并且0|8|)4(2ba,现有一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有一点Q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1)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是与BAba个单位长度。(2)问:几秒后,P、Q两个点重合?(3)问:几秒后,P、Q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4)P点出发时,在A、B之间有一个小球,以每秒10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出发,在A、B之间来回滚动,直到P、Q相遇时,小球才停止运动。问:这个过程中,小球滚动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方法总结】①数轴上位置已经确定的点,叫做定点;位置不断变化的点,叫做动点。②数轴上两个动点重合,就好比马路上两辆车相遇,可以转化成相遇问题。③数轴上反方向运动的两个点,就好比马路上两辆车相对行驶,相遇之前距离越来越小,相遇之后距离越来越大。ABOPQb-aBAOa-b2(思考与讨论)由于数轴上的点,向右增大,向左减小。我们假设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保持A、B两点静止不动。我们添上两个能动的点P和Q:P点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Q点从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那么t秒后,P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Q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向左运动的点,它表示的数可以这样算:起点减去速度乘时间向右运动的点,表示的数就可以这样算:起点加上速度乘时间。【例题2】甲车速度是60km/h,乙车速度是90km/h。某天上午,甲、乙两车在同一个地方,走同一条路去往300km外的省城,甲车先走了1小时,然后乙车才出发。(1)问:乙车能否在抵达省城之前,追上甲车?(2)问:乙车出发多少小时,甲、乙两车相距30km?(变式)如图,A、B两点分别对应数轴上ba,两数,O为原点,若OAOB2,且AB=24。有一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有一点Q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1)___________,ba(2)t秒以后,P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Q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3)若P、Q之间相距10个单位长度,求t的值。【方法总结】①向左运动的点,它表示的数可以这样算:起点减去经过的路程,向右运动的点,表示的数可以这样算:起点加上经过的路程。这里所说的路程,是指某一个动点的速度乘它的运动时间。②数轴上两个动点如果是同方向运动的,一定要比较它们的速度,然后再思考,有没有追上甚至超过的可能,如果有这样的可能,一定要把这种情况写在答题过程中。③同向运动的两个点如果能相遇,就好比追及问题里面,后面的快车追上了前面的慢车。追上所需的时间就用它们出发前的距离除以速度差,就能算出答案。三、中点公式在数轴上有一点A表示的数为a,有一点B表示的数为b,并且ba如果P是AB的中点,那么P点表示的数可以记作:)(21ba(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因为abAB,P是AB中点,那么AP就是AB的一半,所以)(21abAPP点可以看成是从A点出发,向右移动了)(21ab得到的。所以P表示的数就可以写成:)(21aba,化简以后就是)(21baPABP3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如图,O为原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且a,b满足|a+2|+(3a+b)2=0(1)a=,b=;(2)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点P运动到线段OB上,且PO=2PB时,求t的值;②先取OB的中点E,当点P在线段OE上时,再取AP的中点F,试探究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值;若不是,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③若点P从点A出发,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到达点O后立即原速返回向右匀速运动,当PQ=1时,求t的值.(题目来源:2018年无锡市惠山区初一期末)【小提示】做这类动点问题,先要标明每个点表示的数,然后弄清楚动点从哪里出发,朝什么方向,速度是多少,正确表示出动点的位置。(备用图)【例题2】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多少时间?(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备用图)4【例题3】如图,已知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点M为AP的中点.(1)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当t为多少时,PB=2AM?(2)若点P在射线AB上运动,N为线段PB上的一点.①当N为PB的中点时,求线段MN的长度;②当PN=2NB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M、N、P三点中的一个点是以其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题4】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妙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妙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妙点,但点D是【B,A】的妙点.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1)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妙点;(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40,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P点运动多少个单位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妙点?图35【参考答案】1.【解答】解:(1)∵|a+2|+(3a+b)2=0,∴a+2=0,3a+b=0,∴a=﹣2,b=6;(2)①∵若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t秒后P点对应的数为﹣2+t,∵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6,∴PO=|﹣2+t|,PB=|﹣2+t﹣6|=|t﹣8|,当PO=2PB时,有|﹣2+t|=2|t﹣8|,解得t=6或14(舍去).答:点P的运动时间t为6;②当点P运动到线段OB上时,AP中点F表示的数是=,OB的中点E表示的数是3,所以EF=3﹣=,则==2.③相遇前PQ=1,(1+2)t=8﹣1,解得t=;相遇后PQ=1,t=3或5;点Q返回到B,PQ=1,t=(8﹣1)÷1=7.综上所述,当PQ=1时,t的值是或3或5或7.故答案为:﹣2;6.2.【解答】解:(1)点P运动至点C时,所需时间t=10÷2+10÷1+8÷2=19(秒),(2)由题可知,P、Q两点相遇在线段OB上于M处,设OM=x.则10÷2+x÷1=8÷1+(10﹣x)÷2,解得x=.故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3)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有4种可能:①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AO上,则:8﹣t=10﹣2t,解得:t=2.②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OB上,则:8﹣t=(t﹣5)×1,解得:t=6.5.③动点Q在BO上,动点P在OB上,则:2(t﹣8)=(t﹣5)×1,解得:t=11.④动点Q在OA上,动点P在BC上,则:10+2(t﹣15)=t﹣13+10,解得:t=17.综上所述:t的值为2、6.5、11或17.【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PO与BQ的时间相等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3.【解答】解:(1)∵M是线段AP的中点,∴AM=AP=t,PB=AB﹣AP=24﹣2t.∵PB=2AM,∴24﹣2t=2t,解得t=6.(2)①点P在B点左侧.∵M是线段AP的中点,∴PM=AP=t,∵N是线段BP的中点,∴PN=BP=(24﹣2t)=12﹣t.∴MN=t+12﹣t=12.②点P在B点或B点右侧.∵M是线段AP的中点,6∴PM=AP=t,∵N是线段BP的中点,∴PN=BP=(2t﹣24)=t﹣12.∴MN=t﹣(t﹣12)=12.(3)①0<t≤12由题意得:PM=t,PN=(24﹣2t),PM=PN,t=(24﹣2t),t=.②12<t≤48由题意得:PM=t,PN=(2t﹣24),PM=2PN,t=2×(2t﹣24),t=.③t>48由题意得:PM=t,PN=(2t﹣24),PN=2PM,(2t﹣24)=2t,t=﹣24(不成立).答:当t=时,P是MN的中点;当t=时,N是MP的中点.4.【解答】解:(1)设所求数为x,由题意得x﹣(﹣2)=2(4﹣x),解得x=2;或x+2=2(x﹣4),解得x=10.故数2或10所表示的点是【M,N】的妙点;故答案为:2或10.(2)设点P表示的数为y,分四种情况:①P是【A,B】的妙点.由题意,得y﹣(﹣40)=2(20﹣y),解得y=0,20﹣0=20;②P是【B,A】的妙点.由题意,得20﹣y=2[y﹣(﹣40)],解得y=﹣20,20﹣(﹣20)=40;③B是【A,P】的妙点.由题意,得20﹣(﹣40)=2(20﹣y),解得y=﹣10,20﹣(﹣10)=30;④A为【B,P】的妙点,由题意得20﹣(﹣40)=2[y﹣(﹣40)]y=﹣10,20﹣(﹣10)=30.综上可知,当P点运动20或40或30个单位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妙点.【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理解妙点的定义,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本文标题:数轴上点的运动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