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企业融合发展的普遍性(文献综述)
企业融合发展的普遍性、必要性、紧迫性文献综述摘要:企业融合的随着企业融合发展实践的不断增多,企业融合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企业融合发展研究显得异常急迫,尤其是我国对企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较为短缺,这也就使得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企业融合的文献的整理也迫在眉睫。关键词:企业融合;普遍性;必要性;紧迫性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融合的范围、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同时,企业融合必将成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企业融合无疑将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这意味着信息通信业的企业融合将呈现出不断拓展化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技术进步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融合具有三个效应:一是企业融合能够改善企业绩效,减少企业成本;二是企业融合是传统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三是企业融合有利于企业结构转换,提升企业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企业适应大数据环境。二、企业融合化发展概述(一)企业融合化发展的界定企业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我国企业融合数量和领域的增多而不断受到各方的关注。袁庆明(2005)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对企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测,其中有提及企业融合的相关概念,认为从经济和技术有机联系出发,通过技术革新特别是以互联网发展为主导的、建立在数字融合基础的企业之间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同时这种融合的过程也会呈几何增长。[1]左学金,程杭生(2005)提出,企业融合可以定义为“以前各自独立、性质迥异的企业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从而使两个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在技术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有进行资源互补的过程”。[2]沈蕾(2005)提出,从大企业的角度对企业融合的趋势进行预测,认为企业融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3]顾天辉(2004)认为,企业融合是在开发企业系统中,技术与标准等的出现与扩散引起不同企业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与共同演进从而形成一个新兴企业的过程,其本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4]陶长琪,齐亚伟(2008)在“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成长的协同机制”从企业融合的涉及范围进行定义,则可以从狭义层次、中间层次和广义层次来理解。同时以信息产业为基础,讲述融合背景下产业系统成长的协同机制。[5]张利庠(2006)在“产业组织、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企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问的壁垒,并从产业组织和产业链的角度对融合进行概述。[6]庄亚明,李国良,李金生(2001)认为,推动企业融合的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半导体、软件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革新,政府的放松管制,管理创新。其中,技术革新是内在的动因,管制放松和管理创新是外在的动因。[7]李习保(2003)认为,企业融合是指不同的企业问或者同一企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问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8]厉无畏和王振(2003)以及何立胜(2005)认为,企业融合是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企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9][10]Bally(2005)认为,技术融合是技术共同成长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各自独立的企业或者市场部门的边界,并使它们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竞争环境。[11]Lind(2005)把企业融合的概念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指出融合是分离的市场之间的一种汇合和合并,是跨市场和企业边界进入壁垒的消除。[12]王增龙(2013)结合大数据模式下,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消费者的在线消费习惯的数据搜集等,提出企业融合化发展的新模式,即数据融合的新方向。[13]范丽娟(2014)在“互联网+”模式下,企业融合的集体环境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都集中在了线上,开启了线上指导线下的模式,在这种情况,该学者认为企业融合要进行跨行业整体融合,且融合主要集中在线上资源的融合。[14]李军(2015)在“云环境下”,企业融合的方向要进行变革,传统的企业融合方向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企业角度,在云环境下,企业融合要从范式上进行改变,对企业融合的角度以云环境为基础,以人群的行为为标准作为企业融合的指导。[15]以笔者来看,企业融合是一个不同范式下具有不同意义的概念,总体来说,企业融合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不同企业相互利用大数据资源跨市场、跨行业的互联发展过程。(二)企业融合化发展涉及的领域企业融合发展设计的领域主要是传媒行业、移动通信行业、高新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最近体育行业也开始了企业融合,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设计企业融合,为企业融合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Gerum等(2004)在Stieglitz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融合对移动通信业演进所产生的影响。他们指出,在整个企业演进过程中的不同分叉处,企业融合的类型往往是不同的,这导致了企业创新体系的转换,从而推动了企业不断地演化发展。[16]白雪洁(2005)研究了企业融合影响物流企业市场结构的主要路径,并探讨了由企业融合促生的寡头型企业和竞争型企业应该如何适应企业融合的竞争要求等问题。[17]陈柳钦(2006)提出了创新性优化效应、竞争性结构效应、组织性结构效应、竞争性能力效应、消费性能力效应和区域效应这六大效应对企业融合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侧重于阐述成本节约效应,在中观层面上侧重于阐述竞争合作效应,在宏观层面上侧重于阐述企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效应。[18]李阳(2014)提出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企业的融合,以及传统传媒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是建立在国家三网融合的基础上。[19]曾志(2015)提出了在“互联网+”的模式下,体育传统行业与在线APP等的融合,主要代表的是“乐奇足球”等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体育新型企业,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进行业务的拓展,也有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更有线上引导线下的消费。[20](三)企业融合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企业融合发展的特点研究,主要是各方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其进行的各抒己见的看法,企业融合发展的特点的研究也较为多元化。企业融合发展是内在动因驱动的,马健(2002)认为,技术革新是企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技术革新改变了原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为企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空间,而经济管制的放松是企业融合的外在原因,管制的放松导致了其他相关企业的业务加人到本企业的竞争中来。[21]聂子龙和李浩(2003)认为,企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间的关联性和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当今企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企业融合的主导力量是企业在不断地谋求发展与扩张。[22]企业融合发展与价值模块相关,自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2003)提出模块化理论后,朱瑞博(2003)将价值模块整合和企业融合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认为技术创新、管制放松以及合作竞争的理念并不是企业融合形成的充分条件,具有通用界面标准的模块才是企业融合实现的载体。[23][24]Hacklin等(2005)指出,近年来企业变革趋势的特点是融合技术领域越来越多,带来了新功能和价值创造的机会。这种技术乃至企业的融合可以看做是全球化企业的新兴非持续性效应,从管理角度看,受五个因素的驱动:①全球市场上产品组件的普遍存在;②技术解决方案之间的交叉接口;③建立创新合作的商业机会;④顾客对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的需求;⑤管制环境的变化。[25](四)企业融合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企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发展的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同企业进行融合会产生产品、价值创造方面的困扰。Lei(2000)表示,当不同企业技术的一体化(即共享相同的技术基础)显著地影响或改变另一企业中产品、竞争、价值创造过程的本质时,就意味着技术融合的产生。[26]不同企业的融合会产生功能上的问题,Malhotra(2001)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过去各自独立的企业,当它们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的时候就发生了融合。”功能融合发生在当顾客认为两个企业的产品之间具有替代性或者互补性时;机构融合则发生在当企业认为两个企业的产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因而同时生产或者销售这两个企业的产品的时候。[27]不同企业融合会产生技术、制度、网络、人才上的冲突。岭言(2001)认为,企业融合发展是指高技术及其企业作用于传统企业,使得两个以上的企业融为一体,逐步发育并成长为新的企业的过程。企业应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网络经济创新、资本创新和人才创新等推进企业融合。[28]不同企业融合会产生发展加速,但这种加速会出现企业模糊化的倾向。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在研究信息通信业的企业融合时指出,不仅信息通信业,实际上,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特别是物流业)的企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29]马健(2002)认为,企业融合是指发生在企业边界或者交叉处的融合,改变了原有企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改变了不同企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了企业界限的模糊化。[30]企业融合发展的对接问题,高仓建(2014)不同企业融合如果在对接上出现问题就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很多的不变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处于两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存在技术的对接、大数据的对接、业务的对接、产品的对接、服务的对接、活动的对接、人员的对接等等。[31](五)企业融合化发展的案例在“互联网+”模式下,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德宏州旅游企业与珠宝企业的融合发展,德宏州自身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珠宝交易历史,该地区的旅游企业和珠宝企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其中在营销终端的对客户的联合吸引,在人员管理中的融合管理,以及在宣传中的捆绑宣传,最后在文化上的联合塑造等。三、体育企业融合发展的普遍性研究(一)体育企业融合化发展体育企业融合化发展,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开始发展的,尤其是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我国体育及相关供给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体育企业的融合化发展,这种融合有体育企业与国外体育企业的融合,有体育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同时也有体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等等。其中表现良好的,如乐奇足球,乐奇足球是一款帮助踢球爱好者解决踢球麻烦约球困难,方便实在的订场功能,极具特色的约对手约队友功能,更有各类足球赛事活动在乐奇足球里面应有尽有。乐奇足球把线下的足球场地进行了整合,把各个企业的客户端进行整合,把客户和企业进行无缝的连接,同时也加大了各个足球场地之间的合作。(二)体育企业融合化发展的形式马健(2005)提出,体育企业融合的发展的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体育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着共同的技术基础或技术平台;②体育企业之间是否经历了技术融合到市场融合的整个过程,并最终达到了市场融合的目标;③体育企业之间的界限是否被打破,从而导致了企业界限的模糊化。[32]对体育企业融合化发展的形式研究还要包括对融合原则的研究:芮明杰和胡金星(2008)提出,识别融合的原则包括功能与结构、定性与定量等。在定性方面,识别企业融合的方法有序参量判断法;在定量方面,主要有网络分析方法、赫芬达尔指数与熵指数法,而对体育融合也同样可以使用。[33](三)体育企业融合化的具体产品、服务、业态形式体育企业融合化的具体产品随着融合方式的不同,数量和品类都在不断的增加。体育企业融合化的具体服务不在局限于单纯的体育用品,还包括对体育场地的提供,对体育信息的提供,对体育的培训,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对体育相关社交的发展等等。而体育企业融合化的业态形式也随着体育企业融合化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其中主要包括体育界与媒体界的融合、体育界与互联网界的融合、体育界与社交界的融
本文标题:企业融合发展的普遍性(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9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