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②“始设军机房”③“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④“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2、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3、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A.强化专制皇权B.实行轻罪重刑C.注重整顿吏治D.强调以法治国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8、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0、钱穆认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11、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及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请冋答:1.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定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诸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定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招不于预政事。——摘编自《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材料二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明史辑要》材料三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取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体禄。——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属于明朝朱元璋时采取的措施;军机处设置于清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属于西周的分封制;皇帝制度开始于秦始皇。综上所述,所以D项排序正确,排除ABC三项。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C;本体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中国政治制度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君权至上,③人治高于法制。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法网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⑥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⑦官僚政治、等级制度等。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的信息,可以看出朱元璋创建的“剥皮实草”之刑和厂卫制度.均是针对不法官员的,这些做法必然会对官员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从而推动吏治的好转,故选C项。A项虽然也是目的之一,但不是题干措施的主要目的。B项没有从本质上来分析问题。D项不合题干主旨。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明代内阁凡行移各衙门的文书均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A项正确;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阁臣权力大小,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政府办事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仅提供明代内阁文书的处理,没有涉及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故D项错误。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解读题干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并调用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B项符合题意。通政司是明代在中央设立的政府机构,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宋代设枢密院管理军事,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最初叫军机房,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政治。关于官员退休的各项规定,裁汰了老弱病员,确保官员队伍新陈代谢,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A项正确;官僚机构的人事更迭不一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B项错误;材料显示退休的决策权集中于朝廷,带有皇帝个人好恶和随意性,不受法律约束,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乾隆时对官员退休制度的规定,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D项错误。故选A。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与此相违背的选项。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项。明朝以前都有相权的存在,因此排除A、B、C三项。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是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小农经济,实行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良好.故D项错误。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君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应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选D。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失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律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1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