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认识孙中山是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以及对中国做出的划时代贡献。(重点)2.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难点)知识点一孙中山的第一次转变1.改良1894年,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2.革命上书失败后,他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知识点二探索救国的革命历程1.创建革命团体(1)兴中会:1894年建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①成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②目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斗争目标。2.创建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3.领导反清斗争(1)1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了建立中华国民军的方案。(2)亲赴欧、美筹集经费,并建立同盟会分会。(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清王朝行将崩溃。4.创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5.维护民主共和(1)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号召武力反袁,掀起“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继续领导反袁斗争。(2)护法运动:反袁护国运动胜利后,奋起倡导护法运动,捍卫共和国的象征——《临时约法》和国会。(3)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掀起第二次护法运动。6.实践的总结和设想——《建国方略》(1)提出: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2)内容①“孙文学说”部分:批判了“知易行难”的思想,提出了行易知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②“实业计划”部分:提出了振兴实业、全面开放、充分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③“民权初步”部分:旨在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知识点三孙中山的第二次转变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2)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1924年初,取得收回部分“关余”斗争的胜利。(4)1924年,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创办黄埔军校。(5)1924年11月,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国民党反帝、反军阀的立场,强调三民主义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基础。2.伟人辞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三次转变时代背景革命思想时代影响弃医从政晚清腐败、民族灾难转向革命幻想破灭、甲午惨败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结束帝制联俄联共屡次失败、十月革命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1.孙中山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④即可。故选B项。【答案】B孙中山的历史功绩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地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孙中山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4.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理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D.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解析】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并未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材料二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并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思路分析】考查角度三民主义及其发展材料解读材料一:革命的两个目标;材料二:革命的对内对外的责任。解答思路本题考查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不要盲目照搬课本。第(2)问问题比较多,从“革命对象”“革命任务”“政策变化”“主客观原因”等多个方面回答,不要漏了问题。【尝试解答】(1)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革命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目标:推翻满洲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2)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任务:由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斗争。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原因:主观上是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客观上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支持与帮助。1.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时代家里十分贫困,自己也曾一面读书一面劳动,早年的生活环境对他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最主要的是()A.领导农民起义,成为农民革命的领袖B.思想中有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刻了解和同情C.仰慕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D.立志学医,医治贫民,以医道救中国【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中应该是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答案】B2.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B.孙中山与共产党实现了合作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正规说来”,也就是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质特点的内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故选D项。【答案】D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解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此,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以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答案】D4.“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下列有关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1912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②在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在南京国民党一大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④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上。故含有③的选项A、B、C三项均被排除。【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二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百度百科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中促进政治地位平等和经济地位平等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这在当时有何意义。【解析】第(1)问,从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角度回答孙中山的思想,政治平等即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经济平等即孙中山“民生”思想,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国父”即国家的创立者,从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角度回答,材料中的“当时”,指1940年,正是抗战时期,缅怀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争取抗战的胜利。【答案】(1)政治地位平等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和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平等是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原因:他倡导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意义: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有利于促进国共之间的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 岳麓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