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限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一边倒”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D.“求同存异”A[“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映了新中国要求独立自主;“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2.(2018·广东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B[题干描述的内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故选B项。]3.周恩来总理说:“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D.三个世界的理论B[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会议。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次会议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故选B项。]4.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B[由材料“亚洲最大的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可知,“此次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本次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选B项。]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和平共处不称霸B.求同存异谋发展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求合作B[根据题干关键词“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知。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初期,中国与参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6.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D[在亚非会议的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确保了会议的正常进行,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是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等级过关练]7.(2018·唐山高一月考)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C[结合材料分析,当时新中国不管对美国还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坚持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立场,故选C项。]8.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D[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以判断这一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不是从材料主旨出发,均不符合题意。]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政策有哪些?[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概括美国的借口;根据材料中“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政策指出中国的选择;影响因素可从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等方面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等信息回答。[答案](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选择:“一边倒”。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1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