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0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建议湖州中学羊刚20100918浙大华家池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年浙江卷取材回顾:•04年免疫系统生物学•05年神经回路生物学•06年学科的发展人类学•07年琵琶声音美学•08年生物多样性生物学•09年大学教育•10年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抛去政治宗教因素的话,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内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到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践。说到底,就是把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二者的关系中大做文章。•总的说来,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模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的人物其符号指涉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西画里的人是客观中的人,而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和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那自然千姿万态里才能领略“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等到元代的倪瓒出现,此人专画荒寒之境,把渔隐者从画面上清除掉,于是大家(包括同代人和后世之人)都为之惊异,认为倪云林独出心裁,不满元人异族的统治,独见高士风节。其实倪云林恰恰用这个“无”的失缺来凸现主体自我的存在意义。艺术之大宇宙之小•节选、改编、甚至组装,对所选材料作这样的尝试自有其积极意义。•但今年的这道题,尚可改进。•这“篇”文章的三段文字之间不妨用空行隔开,暗示三段文字出自不同的文章。•倘若一定要以“一篇”的面貌出现,那就要保证文字上的统一,显现一篇文章的整体美感。2010年各地高考卷现代文小阅读试题概览试卷内容出处题型赋分全国卷1情绪异常《科技文摘报》3道选择题9分全国卷2文化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3道选择题9分全国卷3书法启功《金石书画漫谈》3道选择题9分北京卷艺术和科学李振道的文章《楔》1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8分天津卷生态道德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3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9分8分辽宁卷文化遗产的寿命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3道选择题9分上海卷笔墨的超越5道主观题1道客观题16分江苏卷谈静朱光潜《谈美书简》2道主观题1道客观题15分浙江卷艺术与生活?2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12分安徽卷传统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3道选择题9分福建卷歌与诗的起源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2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9分江西卷竞技庆典李永毅、李永刚《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3道选择题9分山东卷人生的四种境界《光明日报》3道选择题9分湖北卷中国古代的天文选自《中国国家天文》,作者:李政道3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12分湖南卷志愿精神2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12分广东卷不可无“我”《钱谷融文论选》2道多选题2道主观题16分重庆卷枝蔓状城市3道选择题9分四川卷书画装裱3道选择题9分【讨论分析】•1.选文的分类采用新课标的说法,即把文章分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大类。•老考纲: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2.选文的内容十分广泛,且与当代生活联系紧密,但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已几乎绝迹。•3.选文的处理方式多样,节选、压缩、改写等等不断翻新。“摘编自”“取材自”“改编自”等提示语的含义可能还会有新变化。设题•8.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调生活艺术化。•B强调心中之山水。•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答案】B•【解析】考点主要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9.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点是“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但也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本段五句话,中心句是①,句间关系如下:①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②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③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④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⑤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10.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3分)•【答案】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解析】本题考点为“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从上文可知,卧游的核心意思就是“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补上“卧游”的主语以及达到“卧游”的方式,答案就完美了。•【评分】答出“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或“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及相关意思的句子,可得2分;答句中有主语“中国文人”、“艺术家”、“士大夫”的,可得1分。•11.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答案】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解析】本小题考点主要是“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兼及“语言表达运用”。•【评分】凡是涉及艺术(绘画)与自然(生活)关系的,且表达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满分3分;凡是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表达不够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2分;不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就其中一个方面的提问式标题,可得1分;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不是问句形式的标题,可得1分。【讨论分析】•浙江卷四个题目主要对应了大纲考试说明跟课标考试说明重合的1、2、3点,即着重考查阅读的最基础的能力。•老考纲: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课标:二、㈡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历年浙江卷大阅读选文回顾04年《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中国当代散文•05年《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中国当代散文•06年《平面的生活》[法]米•图尼埃外国散文•07年《泰山之思》蔡家园中国当代散文•08年《乌米》(高尔基)外国小说•09年《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外国小说•09年11月抽样考《一位老者和他的歌》(西班牙)巴罗哈·内西外国小说•10年《静流》?2010高考各地卷现代文大阅读概览全国卷1灯火【台湾】萧萧散文全国卷2大河家张承志散文全国卷3保护人【法】莫泊桑小说北京卷海棠花季羡林散文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迟子建散文辽宁卷洗澡王安忆小说上海卷天目山张抗抗散文江苏卷溜索阿城散文?浙江卷静流李丽娟散文?安徽卷(碑)许辉小说福建卷春风林斤澜散文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散文山东卷《骆驼祥子》老舍长篇小说节选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散文湖南卷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自读本)广东卷面包【西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小说重庆卷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陈俊峰散文四川卷自然【美】爱默生散文•课标卷中不设选考题的有上海、江苏、浙江;•设选考题的有:•全国卷3杂交水稻之父(传记)•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传记)•福建卷“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新闻)•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新闻)•湖南卷选做题水中的倒影【俄】亚·索尔仁尼琴散文新闻短评•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新闻)选文讨论•《静流》是小说还是散文?•典型的散文式抒情议论段(《我们和父亲》结尾段)•岁月是如此一遍遍变老,一遍遍不可抗拒地重复着和循环着,一代又一代。•安妮说,要真正去爱和尊重我们的父母,一样需要时间。需要长大,获有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地才能得到它。•我的父亲,已经过了花甲的父亲,也曾经历过贫穷、饥饿、疾病、失去、永别及灾难,一生都在不屈地,努力地,摆脱时代的阴影,获取俗世意义上的成功,却一直是个失败者。•这一刻,我坐在他身边,觉得自己理解了他,理解了这个清高,孤傲,敏感,倔强的男人,不管我是否愿意,都承继了他的血脉,与他一样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苛求着自己,也苛求着亲人。我们曾经互相反感,只因我们相似。•在我这样怀想的时候,听到轻微的鼾声。父亲在沙发上睡着了。灯下,他的睡相静穆柔和,风霜烟尘都淹没在安详里。•夜深了,今天正在赶往昨天的途中。•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指导学生区别文体都是必要的,所以,考试说明中有要注意“文体特性”的提醒,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拘泥“文体特性”,因为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总会碰到“散文化的小说”或“小说化的散文”,如阿城的《溜索》、李丽娟的《我们和父亲》。•巴金先生曾说过,有些文体很难区分是小说还是散文,碰到这种情况,归到小说或散文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按题目要求的去做。阅读选文与作文命题的关系•09年《魔盒》——“绿叶对根的情意”•10年《静流》——“角色转换之间”?•《静流》是改编者拟的题目,“静流”就是静水,静流之下暗中涌动的“我们与父亲”之间的深情。对照原小说,命题人改编得不多,说成节选也无不可。•选文中就有一句似没来由:弟临走时,悄悄嘱咐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因为原作采用倒叙手法,以弟和父亲从老家来看我开篇,然后是回忆。节选之后没有了开篇的背景,出现了破绽。设题讨论•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评分】凡答出“矛盾冲突”(或“冷战”“僵持”)和“铺垫”(或“伏笔”)的句子,可得满分;答出其中之一的,可得1分。•考查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考纲点1、2。•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答案】①“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评分】本题每小题分开打分。第1、2小题各1分,第3小题2分。。•品味精彩词语的表现力,考纲点3。•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答案】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评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可得满分5分,答出3点得3分。•14题题干中“主观原因”一语,原本可能是为了表述更准确,实际上却会让一些考生犯难,不如删去“主观”的限定。•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与考纲点对应不直接。•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答案
本文标题: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8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