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2比较线段的长短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了解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线段的长.一、情境导入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如图),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学习了下面的知识,你就会知道.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长度的计算【类型一】根据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如图,若线段AB=20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简洁的话表达你发现的规律.解析:(1)先根据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出MC=12AC,CN=12BC,再由线段AB=20cm即可求出结果;(2)根据(1)中的条件可得出结论.解:(1)∵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MC=12AC,CN=12BC,∵线段AB=20cm,∴MN=MC+CN=12(AC+BC)=12AB=10cm;(2)由(1)得,MN=MC+CN=12(AC+BC)=12AB=12a.即MN始终等于AB的一半.方法总结:根据线段的中点表示出线段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未知线段的长度.【类型二】已知线段的比求线段的长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的三部分,点E是线段AD的中点,EC=2cm,求:(1)AD的长;(2)AB∶BE.解析:(1)根据线段的比,可设出未知数,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x的值,根据x的值,可得AD的长度;(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BE的长,根据比的意义,可得出答案.解:(1)设AB=2x,则BC=3x,CD=4x,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9x.由E为AD的中点,得ED=12AD=92x.由线段的和差得,CE=DE-CD=92x-4x=x2=2.解得x=4.∴AD=9x=36(cm).(2)AB=2x=8,BC=3x=12.由线段的和差,得BE=BC-CE=12-2=10(cm).∴AB∶BE=8∶10=4∶5.方法总结: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类型三】当图不确定时求线段的长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那么A、D两点间的距离是()A.5B.2.5C.5或2.5D.5或1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AC=AB-BC,又∵AB=6,BC=4,∴AC=6-4=2,∵D是AC的中点,∴AD=1;(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C=AB+BC,又∵AB=6,BC=4,∴AC=6+4=10,∵D是AC的中点,∴AD=5.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探究点二:线段性质的应用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把弯曲的河道改直缩短航程的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通过想象、合作交流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学习使用几何工具的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基本平面图形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9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