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必备知识·素养奠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____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_表现形式地壳运动、_________、变质作用、地震等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关系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热能太阳辐射能岩浆活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_______(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若干小块;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处于不断_____中。构造带运动(2)板块运动。运动类型形成地貌互相_____海沟、岛弧、山脉彼此分离_____、海洋碰撞裂谷[连一连]将下面板块间的相互关系对应产生地形连线。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①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_________,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塑性变形②褶曲形态。类型岩层倾斜方向形成的地貌类型背斜岩层向上_____形成山岭,地形倒置形成_____(上图A)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地形倒置形成_____(上图B)拱起谷地山岭(2)断层。①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_____,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破裂②形态类型形态地垒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_____,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地堑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_____,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_____的岩块上升下降下降[连一连]将下列断层产生的地表形态连线。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地球_________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2)火山喷发的类型。内部能量[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褶曲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向斜和背斜。()②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③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欧亚板块。()④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⑤华山是典型的断块山。()√××√√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在_________、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2)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岩石发生机械破碎_____风化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生物风化_____参与下的风化作用(3)影响: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碎屑物质。温度变化化学生物【激疑】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吗?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1)水蚀作用。作用形式方向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下切侵蚀水流垂直地面_____侵蚀加深河床或沟床,形成V形谷溯源侵蚀向_____方向侵蚀沟谷或河流的长度_____侧向侵蚀向弯曲河段的_____侵蚀山区河流侧向发展使得河谷变宽平原地区形成_______向下上游增加凹岸曲流带(2)沉积作用。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蚀作用。①概念:风力对_________的破坏作用。②类型:类型概念_____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_____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_____。地表岩土吹蚀磨蚀堆积[辨一辨]不同地区外力作用表现各有差异,判断下列外力作用表现的正误。①山区水流速度快,主要为河床下蚀作用。()②河流拐弯处,河流下切作用加强。()③一般而言,河流在凸岸侵蚀,凹岸堆积。()④坡面地区受下切作用,多形成沟谷。()⑤风力侵蚀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近地面磨蚀作用明显。()⑥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⑦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激疑】是否所有的外力堆积作用颗粒物都具有分选性(颗粒物大的先沉积)?提示:通常受流水、风力、波浪等外力作用堆积的物质大都具有分选性,但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2.褶皱的特征与应用: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基本形态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基本形态背斜向斜常见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倒置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是由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3.断层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位移方向对地貌的影响图示水平方向为主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①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所以煤、铁矿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②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导致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4)修隧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①向斜是雨水汇集区,修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而背斜不易积水;②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修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典例示范】(2020·聊城高一检测)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1)、(2)题。(1)据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地质构造的成因:(1)庐山是典型的断块山,属于断层上升的部分。(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1)选C,(2)选A。第(1)题,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沿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为背斜构造。【方法技巧】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2)具体方法。【素养探究】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唐·张乔该诗句描述的是我国西岳华山,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它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1)(综合思维)造成华山挺拔如削雄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山是断层构造中上升岩块形成的陡崖。(2)(综合思维)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向斜。提示:断层中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能力2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1.板块学说内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板块运动与地貌:【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典例示范】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识记板块的分布图。(2)掌握一些重要山脉、岛屿、海沟、海域等板块交界地带的板块名称及边界。【解析】选C。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补偿训练】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选C。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素养探究】全球六大板块的划分(1)(区域认知)为什么东南亚地区地震灾害多发?提示: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2)(综合思维)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地中海和红海的范围将如何变化?提示: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其面积会越来越小。能力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①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分为热力风化和冰劈作用。②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③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3.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堆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4.河流弯道的侵蚀与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5.三类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一般位于山前(上游),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漫滩平原。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宽广。其形成过程如下图:(3)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典例示范】下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期研学拍摄的一组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回答(1)、(2)题。(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点拨】本题主要通过地貌景观图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两点:(1)流水和风力是常见的发生外力作用的介质。(2)流水和风力所塑造的地貌形态以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最为典型。【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故②④的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第(2)题,图中①为流水堆积地貌、②为风力堆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素养探究】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的“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8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