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整合拓展专题扩展链接一、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一特点在康有为的代表作中有鲜明的体现。在《新学伪经考》一书中,康有为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2.原因: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与传统思想相结合不失为好的策略;康有为自身受封建传统教育,无法完全脱离封建思想的影响。二、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经济上都主张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都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办新式学校。(3)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进步的。2.区别(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有为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有为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三、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试分析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并说明造成一败一胜结果的原因1.相同点: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发生的;目的: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影响: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原因:(1)社会背景:日本——人民的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阶级的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较大分化。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列强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3)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列强所不容。(4)改革措施:日本——改革措施行之有效而且全面落实了;中国——新改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京师大学堂除外)。高考真题回顾1.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与“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等信息相符,D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B项错误;《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项错误。答案:D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整合拓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