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导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A项错误;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B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2.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都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解析: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机能,所以当脊髓横断后,就会出现断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大脑皮层、脑干、小脑三项出现损伤,将引起全身性的问题。答案:D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解析:跑步是一种后天性行为,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跑步的过程还涉及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下丘脑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脑干有呼吸中枢等。答案:D4.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解析:反射是指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A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向传递,B项错误;只有在反射弧结构完整的条件下,反射活动才能完成,C项正确;兴奋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项正确。答案:B5.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解析: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产热中枢兴奋和散热中枢抑制,从而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皮肤散热量减少的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皮层没有参与。答案:C6.下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出其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则()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3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解析: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应为先由b→a,当a恢复到静息电位时,b兴奋,则电流由a→b,膜内与之相反,所以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而膜内的电流是由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一致。答案:C7.下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导是单向的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解析:由图可以确定②是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兴奋由②到④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D8.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4解析:依题意可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中毒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因不能被正常分解而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断激活突触后膜的钠离子通道,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项正确,B项错误;该有机磷农药对突触前膜并无影响,A、D项错误。答案:C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根据题意可知,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使肌肉松弛;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答案:A10.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刺激C处,兴奋由刺激部位传向未受刺激的部位。当兴奋传到靠近C处电极处时,膜外为负电位,另一电极膜外为正,因而指针发生偏转。兴奋继续向前传导,当兴奋传到另一电极处时,形成了与第一次相反的情况,所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D5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解析: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唾液腺是效应器;其刺激是对视觉的刺激,通过大脑皮层再作用于中枢而不是直接对神经中枢的刺激,完成该反射活动,需由多个神经元参与,当兴奋经过突触时,即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12.(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可知a(骨骼肌中)位于感受器,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因此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处位于传出神经,A、B两项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答案:C13.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6(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填“单”或“双”)向的。(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解析:(1)由传入神经上的神经节(图中②与③之间的结构所示)确定传入神经,继而确定其他结构;也可根据兴奋经突触传导的单向性(图中结构③所示)确定各部分结构。无论通过哪种方法都可判断出结构③的名称为神经中枢,结构①表示感受器。(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3)静息时膜内电位为负电位,兴奋时为正电位,所以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只能说明A和B处同时发生了同样的电位变化,即都变成了正电位,要满足这样的情境,只能是施加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答案:(1)神经中枢①(2)单(3)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A与B的中点14.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解析: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与其相连接的为感受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3(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5)兴奋或抑制15.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解析:(1)可以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若骨骼肌收缩、ⓑ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有电位变化而ⓐ无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细胞间单向传递。(2)若电位计ⓐ出8现波动、ⓑ未出现波动,说明所加的药物可阻断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当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药物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都可阻断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导致左后肢不出现屈反射。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练习(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3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