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A.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C.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研究的一面,又有议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故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平等共存的,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学术和政治的职能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反映了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政权-2-与族权进一步分离,故C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并不能说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故A错误;秦汉以后宗法制影响并未消除,而是影响深远,故B错误;隋唐时期才出现科举制,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各级……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3.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反映了中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以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而是强调劳动力的要素回报率高,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答案】B-3-【解析】【详解】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下的儒家理想,故B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A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C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恢复”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君心正而天下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当中并没有“建立专管租界”的内容,故A错误;日本在杭州、苏州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并不能说明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故B错误;租界的特权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C正确;1896年没有形成群众反帝斗争,故D错误。6.下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这说明当时-4-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B.革命派思想宣传方式需调整C.政权变更对民众观念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反映了有人敲响自由之钟,也有人不愿听到自由之声,这说明了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故A正确;敲响自由之钟不一定是革命派的思想宣传方式,故B错误;1908年中国政权没有发生变更,故C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错误。7.194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A.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B.推动了乡村商业资本流通C.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D.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发动农民群众的措施,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C正确;发动农民群众与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反映了商业资本受到经济斗争,故B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错误。8.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5-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多引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强调共存共赢,这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而是强调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共赢外交,故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共赢外交,而不是大国意识,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故C错误。9.老寡头(TheOldOligarch)在《雅典政制》中指出,在雅典民主政治下,人民掌握了政权,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现象。他们贪得无厌,从国家和盟邦中取得大量利益,对高贵者横施暴政,强迫富人承担各种义务,使国家得不到正常管理。据此可推知,老寡头A.主张应当由社会精英管理国家B.指出了低等级公民的愚味和专擅-6-C.间接批评了津贴制的负面作用D.认为雅典民主主体范围过于狭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人民掌握了政权……使国家得不到正常管理”反映了老寡头批判“人民掌握政权”的弊端,主张由社会精英管理国家,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低等级公民的愚味和专擅,而是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津贴制的负面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雅典民主主体范围,而是主张由社会精英管理国家,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人民掌握了政权……使国家得不到正常管理”,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弊端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下表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人格意识的比较。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A.人格个性特征B.文化心理态度C.男女社会地位D.道德伦理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人格意识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态度,西方凸显人文主义,中国强调人伦道德,故B正确;人格个性特征属于表面现象,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男女社会地位与主人公人格意识差异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道德伦理观念也是文化心理的表现,故D错误。11.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为此,梯也尔政府肆-7-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由此看出A.公社革命者未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B.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C.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D.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反映了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社革命者是否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只反映了《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的态度,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而是说明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D错误。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学术方向的社会背景是A.区域性与国际性合作逐渐加强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D.结盟对抗成为冷战的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方的国家边界的学说遭到广泛的质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化趋势出现并逐渐加强,区域性与国际性合作日益凸显,故国家边界的学说遭到广泛的质疑,故A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边界的学说遭到质疑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不等于区域化,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冷战时期的结盟对抗,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材料一15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13至17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5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16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通过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口出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摘编自韦伯《世界经济史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囯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1928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8年50%以上。——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实现贸易自主权的因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逐步收回贸易自主权与英国相比的不同条件。(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贸自主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答案】(1)因素: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影响;议会政治的发展。影响: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推动了政治制度转型和完善;有利于殖民战争胜利;为国内产业升级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2)条件: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二战中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