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可知,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D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各地生产力水平差异仍然很大,A选项排除。青铜礼器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选项排除。分封制对于周朝统治疆域的扩大作用在材料中也未涉及,C选项排除。2.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由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可联系到西周的宗法制,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妾所生的儿子为庶子,而嫡长子是最高权力的继承者,该制度有利于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周天子的权威与婚姻制度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不管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2-一妻多妾制,女性的地位都较低,故排除C项。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多妾制,贵族的特权地位并未被削弱,故排除D项。3.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A.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B.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确立了家国同构格局D.推动了中央集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官员全由皇帝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做法无法体现家国同构,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故D项排除。【点睛】“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A。B、C、D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皇帝制5.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巨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3-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C.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区域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入点是汉代强干弱枝的政策。汉朝统治者通过迁徙郡国豪富,使之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朝恢复了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朝通过迁徙郡国富豪而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与增加财政收入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能够扩大秦王朝的统治区域,故C选项错误。6.唐太宗时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这表明唐朝A.地方管理制度弱化了中央集权B.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制度上的隐患C.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行政区划突出了山川形便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使或者观风俗使分巡,因此唐太宗时期的行政区划突出了山川形便的价值取向,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期“道的概念在当时是自然地理范畴,而非行政系统”道的概念更多的是自然地理范畴,地方管理制度无法弱化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这里所说的“山河形便”属于地理观念,无法得出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制度上的隐患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时期的道的划分问题,没有涉及到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问题,故C选项错误。-4-7.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扩大统治基础D.利于集思广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表明唐朝通过三省六部把宰相权力进一步分散,以加强君主集权,故B选项正确;三省六部的运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但这不是唐朝确立三省六部的主要目的,而是三省六部产生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三省六部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C选项错误;三省六部确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集思广益,故D选项错误。8.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职官体制的调整,“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是根据现实需要为提高效率而调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宋是皇帝决策而非集体决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而非分化事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5-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竖立“科甲功名”牌坊来表扬科举入仕的士人,或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和科举神来命名学校建筑物,这是对科举制的重视,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发展的措施,因此体现不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故A项错误;科举制下地方不可能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轻武,故C项错误。10.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答案】B【解析】总督的职责是“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显然这一官职的设置对于提高地方效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材料总督目的是协调关系,不是约束官员贪污,故A和错误;总督不干涉地方三司的权力,故C错误。11.“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B.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C.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D.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6-【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及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这导致了血缘贵族的瓦解,才导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故C选项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不向雅典民众开放,故A选项说法无误;实行职务津贴制是伯里克利改革内容,故B选项错误;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内容,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12.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形式,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说寻求一种让远方不能参加公民方法,这显然是回避雅典直接民主方式弊端的有效方法,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定期召开,并不是改变这种民主运作方式,故B项错误;现代民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仍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是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1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答案】A-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利益,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环节,两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仍是奴隶社会,并未推动社会转型,故B项错误;CD项只符合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雅典是民主政治,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历史上重大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影响14.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A.倡导公开公正B.重视物权保护C.关注人身安全D.强调诉讼程序【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法对私有财产是十分重视的,体现出对物权的保护,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物品的态度,而不是人身安全;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诉讼程序的内容。15.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力,有“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公开解答权”的出现A.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B.动摇了罗马法公正理念C.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D.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答案】A-8-【解析】【详解】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他们通过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公开解答权”是对法律的解释,有助于法官依法断案,排除C项;这种“公开解答权”对于法律的解释,其适用不是只针对特定对象,不能起到维护罗马贵族特权的作用,排除D项。16.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A.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答案】C【解析】因为早期罗马法没有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规定,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这充分说明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法律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
本文标题: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