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6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只是提到清政府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舆论对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双方的评论,故B项错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的衰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故D项正确。答案:D2.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源只是看到了英美等国决策的形式,但对于英美等国的体制并没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因此他对于西方民主只存在感性的认识,故A项正确。答案:A3.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2-解析: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变,故C项正确。答案:C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品要进入中国必须由广东的代理机构如“十三行”办理,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首先成为洋人在中国倾销商品的城市,材料中“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故A项正确。答案:A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解析:材料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就是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故选D项。答案:D6.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入手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结束,而题干中“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故排除A、C两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排除D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学科被附以了很多其他内容,故B项正确。答案:B7.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3-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解析:“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反映近代新旧并存,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答案:A8.1879年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朝野激烈的反对,清廷也未予批准,并改派曾纪泽赴俄修约。经过交涉,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虽争回了崇厚划失的伊犁绝大部分,但伊犁西部还是让给了俄国。导致这一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声援B.沙俄侵略成性和清廷的腐败C.曾纪泽不辱使命,据理力争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依据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情况相关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正确。答案:D9.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A.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C.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解析:材料“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说明公行制度垄断对外贸易,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经济政策,排除;公行制度是政府对外贸易的制度,不是官营手工业形式,故D项错误。答案:C10.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4-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考试制度形式同科举考试大同小异,但考试内容却不再取自“四书五经”这些传统儒学经典,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其的否定。答案:A11.1874年,李鸿章上奏称:“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这说明()A.清朝军工布局有待完善B.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深C.清政府练兵以维持统治D.洋务派以儒学指导军事解析:材料“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实非稳著”说明李鸿章认识到清朝军工布局有待完善,故选A项;材料“海口若有战事”也可指外来侵略,故清政府练兵存在抵御侵略的目的,排除C项;B、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答案:A12.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解析:1887年处于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材料“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反映了对西方军事国防科技的重视,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5-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共同意趣”根据材料一“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分析。“影响”首先从意趣的内容分析,因为了解了世界,所以推动思想解放,其次从社会背景分析,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翁仕朝的主要成就,说明其关注民族命运、追求民主、挽救危亡的爱国情怀。其内涵根据材料二、三,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国家主权等方面分析,成因从当时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及国内的经济发展、各阶级的积极探索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约1815—1835年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6-1840年为了对付中国中断贸易,英国封锁中国的港口1842—1844年《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1850—1859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1860—1861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19世纪50年代2.5万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在加利福尼亚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开展洋务运动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1878—1913年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1894—1895年日本打败中国并占领台湾——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整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该材料论述题较为开放,主要论及的是中西关系在近代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近代化,只要言之有理并且辅之以必要的史实论证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阐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华取得特权后,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与“科学”旗号下,掀起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阐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模块二 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 第6讲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