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饮酒(其五)》课堂实录(2015-04-2720:06:38)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教学后记一、改诗题师:这首诗虽然题目是《饮酒》,可是,内容却没有一处写到饮酒,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这首诗的题目与内容不符。现在,我们来帮帮陶渊明,帮他改一个更符合内容的题目。生:改成“隐居”,因为这首诗写的就是陶渊明隐居之后的生活。生:我觉得“结庐在人境”也不错。陶渊明不同于一般的隐逸者,他没有隐居于深山老林,而是就生活在普通人生活的地方,所谓大隐隐于市,陶渊明是真正的隐逸者。生:“而无车马喧”也不错。他没有刻意隐居自己,他食人间烟火,却不为世俗的纷争所动。“车马喧”,既指世俗的功名利禄,又指官场的尔虞我诈。“而无车马喧”,即像刘禹锡说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采菊东篱”也行。采菊东篱下,多么诗意呀。陶渊明虽然是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愤然离开的,可是,一旦隐居下来,他却心无纤尘,悠然快乐。生:我觉得“真意”更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不是忘言,而是融进了每一个文字。这个真意就是远离官场躬耕自织的田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独善其身,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乐,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山水之“真谛”也行,陶渊明已经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心远地自偏”也行,作者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我觉得就一个“还”字也很好,这个“还”是“飞鸟相与还”的“还”,还是陶渊明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还”。但我认为,这都只是外在的形式,更主要的是,他已经平息了“兼济天下”的雄心抱负。他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他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实现。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的心反而平静下来,就像倦鸟归林,他认准了归隐生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二、悟诗意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可以挑战大师了,同学们所改的这些题目,都非常的符合诗歌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将这题目换了吧。且慢,陶渊明有话要说了,他说:“我确实饮酒了,而且还醉了,你们看不出来吗?”同学们,你们看出来了吗?生:陶渊明是为自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所陶醉。古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当时污浊的官场,陶渊明虽未能实现“济天下”的美好愿望,至少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做到了“独善其身”,他为此感到骄傲。师:带着这种陶醉的神情读一读。生读。师:你认为陶渊明会读得这么慷慨激昂吗?生:不会,而应该是沉醉其中的味道。师:那些词应该重读?生:“在人境”和“而无”要重读,“车马喧”要拖长。(生读)师:这样就读出味道来了,给人一种陶醉一种自得的感觉,大家齐读。生:我觉得他是为自己的“心远地自偏”而陶醉。师:什么是“心远地自偏”?生:“远”就是远离功名利禄,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偏”就是宁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自己的没有了功名利禄之心,只要远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即使住在闹市,也同样可以过宁静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陶渊明却做到了,因此,他为自己感到骄傲,他陶醉其中。(读)师:这是一问一答的句式,你很好地读出了这种问答来。生:我觉得他是为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而陶醉。他躬耕自织,虽然不是一个好农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是他一点也不介意。他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他享受的是劳动的过程。(摇头晃脑地读)师:真好,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再请学生读,齐读)生:他是被山间的美景所陶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的时候,彩霞满天,倦鸟纷纷飞回自己在山林的巢,多美的夕阳归鸟图呀!就像厌倦了官场生活的作者一样,回归了田园。(读)生:他为自己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而陶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采菊花,赏归鸟,何故而不醉?(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师:陶渊明确实醉了,我们也醉了。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心远地自偏’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采菊东篱’的诗意生活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飞鸟相与还’的顿悟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享受人生的真意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独善其身之间。”生:陶渊明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乡村生活之间。”三、品诗眼师:看来,陶渊明的这个诗题我们还是不要改了。可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陶渊明有个字用错了,这就是“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大家想一想,南山那么高那么大,而且也不在陶渊明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在自家东边的篱笆边采菊花,要想看见南山,应该要往远处“望”才行,所以,我要将这个句子改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大家看看,老师改得好吗?生:不好,读上去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好听。(对比读)师:哦,音韵不和谐。生:“见”有一种自然而然无意而为的感觉,与前面的“悠然”二字相照应,也与采菊东篱这种诗意的生活相谐。而“望”却是有意为之,打破了那种悠然诗意的情境。生:南山即庐山,是失意文人的隐逸之地。陶渊明在自家门口也许不能真正望见南山。他的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境界,言下之意是,我虽然在自己家中过着躬耕自织的生活,但,由于我没有了功名利禄之心,没有了尔虞我诈之意,我的境界已经达到了高人隐逸之士的境界。他的见南山,不是眼睛所见,而是心胸所至。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不是一个可以束缚之人。对于官场的繁文缛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田园的劳动中,他不为追求劳动的结果(收成)而逼迫自己。他的生活悠然自得,而南山,也不是他刻意去追求的。一个“见”字,意在表明,是南山自己撞入我眼中的,走进我心中的。生:也就是说,我陶渊明不是有意隐居自己,而是在享受田野生活的同时,我的境界达到了隐逸的高度。师:确实,这个“见”字,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境界,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一种现实与理想结合的境界。写出这个字,我想,陶渊明是骄傲的,是陶醉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醉,来读全诗。师: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能帮他说出来吗?生:此中有真意,全在隐居间。生:此中有真意,全在山水间。生:此中有真意,全在自由间。
本文标题:饮酒课堂实录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6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