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2018级2019-2020下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5CDCAB6-10DABBA11-12AB13.【答案】(1)中体西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4)(2)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教育法规。(4)(3)同:都是向美国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主;目的都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国家强大;都是国家推动的结果;留学生回国取得了较大成绩。(4)异: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以幼童为主,主新中国的留学生是中青年学者;清朝留学生以广东、江浙为主,而新中国没有明确地域划分;清朝赴美留学竞争不激烈,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4)(4)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西学东渐深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重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4分)14【答案】示例1: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分布区域日渐广泛民初,只有北京有1所国立大学。此后,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也出现了国立大学。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为创办更多国立大学奠定了经济基础。民国政府大力推动近代文化科技的发展,促使了更多国立大学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支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创办了多所国立大学。民国时期,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行的巨大努力,推动了国立大学的发展。示例2:民国时期,华东地区逐渐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民国初年,国立大学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从1920年代开始,华东地区的国立大学逐渐发展,除全面抗战时期外,华东地区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民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的民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建立国立大学奠定了经济基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华东地区成为民国的政治中心,促使本地成立了更多的国立大学。华东地区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反映了当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示例3:民国国立大学伴随历史发展而发展,且受特定政治因素影响1912—1948年,国立大学总体上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日益广泛。此时期基于救亡图存,历届政府重视教育,民族经济也获得一定发展,推动教育发展,使国立大学的数量逐渐增多,分布的区域与城市2也增多。且大学主要分布在城市,依托于城市的经济条件或政治地位。1938年和1944年西南地区公立大学明显增多,则是因为日本侵华,国民政府迁到西南,带动一些大学迁移,所以全民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公立大学较多。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示例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分布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民国初期(1912—1925年),国立大学大多分布于华北、华东地区,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开放较早,经济较发达,外来思想传播带来文明开化,人民素质较高,因而高等学府较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地区大学比例逐渐增多,甚至超过华东、华北,直到四十年代后期,才恢复原有格局,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政府组织国立大学撤退到西南大后方办学,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光复东部沦陷区,重新兴办高等教育。综上,国立大学是先进文化的汇聚地,需要先进的文化与经济作为支撑,同时它的存在与政府、国家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它的变化隐含了诸多历史信息。【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区域分布”表格从国立大学的“省、市分布”“区域分布”中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相关知识分析论证观点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原因:宋朝吏治积弊深重;北宋政权积贫积弱;原有贡举制度存在缺陷;范仲淹对吏治问题的关注。(每点3分,计9分)(2)特点:教育与科举同步改革;注重选拔实用人才;历时短,成效有限;部分举措受到推崇。(每点2分,计6分)
本文标题:四川省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定时检测(线上开学考试)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4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