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古人云: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8月24日,我有幸再次于云端之上聆听xx老师的报告,报告分为《初中写作教学例说》《“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两部分内容,给我带来新的启示。程老师的《初中写作教学例说》以“学写游记”的写作练习为依托,从游记写作,游记讲评,为游记补写游踪或游感的写作片段练习等几个方面讲解了在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方法,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原来作文不仅仅是写作,更是一种思维创造。下午,程老师的《“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更为精彩。在“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程老师在报告中说道:“年龄越小的学生越不适合长时间听讲。”这句话让我思忖良久。在平时,我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提高学生分数,何尝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让学生按照老师讲授的各种答题技巧,反复练习,直至成为“标准答案”?现在细想想,老师灌输的外来知识进入学生头脑后仍然是外来知识,学生没有参与、体验、出错、纠错、内化、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真正发生。这种“预设-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一节接着一节,都是为了“育分”,而忽略了“育人”。久而久之,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程老师提出从传统的“预设-讲授”模式转变为“预设-生成”模式是完成“双减”任务的关键一环。“生成”,在《辞海》中解释为“自然形成”,那么,“课堂生成”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而自然形成的知识的碰撞,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它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接受心理,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着眼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就是要求每位教师在上课时要关注生成,追求实效。因此,我们不仅要树立捕捉课堂生成意识,增强捕捉课堂生成能力,更要实践解决课堂生成技巧。根据程老师的报告,我总结了三点解决课堂生成的技巧,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一、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学生的“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这样的生成细节,宜疏不宜堵,教师可以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报告中,程老师提到xx老师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的经典环节: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赵州桥的横面图,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在大拱的上面有四个小拱。”于是钱老师按照他说的又画了一个横面图,在大拱的上面紧挨着画了四个小拱。显然,与第一幅图不吻合。于是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在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于是钱老师又画了第三幅图,在大拱的两边各画了两个小拱。仍然与第一幅图不吻合。这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表述了,于是钱老师要求学生翻开课本,找到《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看作者茅以升是怎么写的。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快速寻找,很快就找到了,举手说:“作者写的是‘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钱老师问,哪个词你们没想到,学生回答说“两肩上”。钱老师又问这个词用得怎么样,学生说“很准确。”钱老师接着说,今天要学习的《中国石拱桥》是1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准确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出错了,钱老师并没有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巧妙的利用这个错误的生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自我纠错,从而实现由错误到正确的变化。这个变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成功的喜悦感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二、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之所以叫“生成”,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听、说、读、写、思、练的主人,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课堂上,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引导启发为主,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定向、组织、启发、引导、激励、激活、激发、答疑。程老师讲述了自己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不认于勒“弟弟”的做法是对的,这个“弟弟”就是个败家子!这个观点与我们的传统认知以及小说的创作意图都有明显差距。然而程老师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尊重了他的答案。有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先及时予以肯定,接着引导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其余孩子参与讨论交流,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的交流讨论方式,看似老师把“球”踢给了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关键时刻的有效引导。三、研读文本,参与体验之所以叫“生成”,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全过程的参与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首先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因为语文自身的学科特性,“读”就成为“生成”的关键。文本的内涵是丰富的,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经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必定会产生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反复的研读每句话,越是读得深,越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分析,获得独特感悟。之后再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在有差异的学习资源相互碰撞之下,可能也就解决了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命的活力来源于课堂的生成,正是有了生成,课堂才有生机,生命才愈加精彩。因此,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成之美,以一种开放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课堂生成,把学习权交给学生,点燃思想火花传递教育智慧。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14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