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怀念母亲》说课稿(精编5篇)
好范文解忧愁1/32《怀念母亲》说课稿(精编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怀念母亲》说课稿(精编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怀念母亲说课稿1一,说教材《怀念母亲》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去,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对祖国的怀念,将对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好范文解忧愁2/32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二,说教学目标:1,从多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2,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之情。四,说教法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2,以读代讲法: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五,说学法采用朗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六,教学课时两课时《怀念母亲》教案好范文解忧愁3/3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理解真挚,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二,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的1篇文章,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再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探心路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字,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学生交流后的初步感受,3,读读六个词语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引导学生带上想象,读出词语的形象与情感。4,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了吗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好范文解忧愁4/32片段吗。5,指名读4篇日记和《寻梦》片段,初步体会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思念之频之深。6,谁能把我们读到的这些文字一日记《寻梦》读薄,读成一段话浏览全文,在文中找一找。(三)体悟怀念1,品读恨字——思母至痛(1)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季羡林失去母亲后的心境。(2)你能体会季羡林当时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恨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援引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季羡林恨谁为什么而恨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资料一:季羡林六岁离开了生母,寄住在亲戚家,而这一住就是十六年,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在她去世的八年以前,资料二:《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当我回家,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资料三:季羡林曾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好范文解忧愁5/32(3)他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下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具准备关于季羡林的资料教学过程,2,感悟哭字——思母至深季羡林带着失母之痛来到了哥廷那座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指名读文中的第2篇日记,谈初步感受。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等待,她高兴得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了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请把省略号读成一段话,后来,儿子没有按时回家,她又会怎样焦急地等待。从这位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的等待,也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亲好范文解忧愁6/32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创设情景,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指名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一样的!真想哭,这哭声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3,涵咏糊字——思母至切学生默读第1篇日记,有不懂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心海:季羡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鱼船也静静地停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好范文解忧愁7/32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园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的怀念变得真实可感。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如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糊是什么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4,咀嚼寻字——思母至苦正是这种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使得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他的生身母亲呢,却只有到梦里去寻找,读《寻梦》中两个片段,想一想,他在梦里看清了自己的母亲了吗。紧扣面影,体会作为儿子记不清母亲模样的痛苦,指导朗读片段二。即使看不清,季羡林还是要苦苦地去寻找,分男女朗读片段一。好范文解忧愁8/32季羡林一生也没有找到母亲清晰的面容,齐读片段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母亲,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源泉,寻找做人的根,季羡林的根在哪儿。(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1,师深情诵读: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你的身边,(摘自《真情季羡林》)。2,睡在母亲的身边,也就躺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五)课外作业——拓展阅读今晚,请你和你的妈妈去读季羡林的另1篇文章——《赋得永久的悔》,你将对怀念母亲,四个字理解得更深刻。《怀念母亲》说课稿2一、说教材《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2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好范文解忧愁9/32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三一刀客·》点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真挚、朦胧”等8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好范文解忧愁10/32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母亲》歌曲《我的中国心》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开头并辅以情景教学法。课堂中,通过课件演示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的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祖国、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1、情景教学法:上课开始,播放《母亲》视频,让学生知道母爱的伟大,引出季羡林怀念母亲。课件出示:季羡林,让学生认识季羡林,揭示课题。在这节课的最后播放《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以读代讲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效果。好范文解忧愁11/32三、说学法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1、“母亲”这是多么亲切地称呼,多么熟悉的字眼呀,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母爱的伟大。播放视频《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海外游子倾吐心声思念母亲的课文-----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板书课题,朗读课题。设计意图:视频中出现伟大的母爱,无私的母爱。以此导入新课,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朗读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铺垫。好范文解忧愁12/322、课件出示:季羡林回忆以前学过的跟季羡林有关的课文。3、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都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强烈的思念情感。让我们再读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痛苦、悔恨的情感,奠定学习本课的感情基调。(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1、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作者怀念的“母亲”,一个是生身之母,一个是祖国母亲。)2、学习生字词,解决问题。3、听课文录音,纠正读音。(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能力)设计意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1、首先是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好范文解忧愁13/32出示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
本文标题:《怀念母亲》说课稿(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6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