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26《别了不列颠尼亚》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别了不列颠尼亚》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2、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对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进行回顾一遍。写作好帮手2/26其次,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接着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的照片资料,以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完成了。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1篇1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的区别。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拨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说。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写作好帮手3/26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去得到体会。以上两个问题探讨完毕之后,老师做个总结。最后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做四道练习题。总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引导的角色。以下是本人的课案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1、香港回归照片资料。写作好帮手4/262、课件。3、新闻材料。重点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1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二、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写作好帮手5/26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⑴when:何时。⑵where:何地。⑶who:何人。⑷what:何事。⑸why:何因。⑹how:何果。3、消息的特点:⑴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⑵短:消息要求短。⑶快:时效性。⑷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⑸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4、消息的结构:⑴标题(正标、副标题)。⑵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⑶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⑷背景:写作好帮手6/26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⑸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三、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四、请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找,学生齐读。)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板书: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富于动感鲜明的色彩感2、语言: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3、标题──新颖。写作好帮手7/26分析:1、描写:⑴描写细致(举例比较):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⑵细致的程度(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⑴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⑵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写作好帮手8/26下了。3、标题:⑴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⑵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总结:标题⑴,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五、积累与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旗帜(qízhì)掩映(yǎnyìng)瞩目(zhǔmù)冉冉升起(rǎn)凝重(níng)展拓(zhǎntuò)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⑵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⑶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写作好帮手9/26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2知识目标:1、了解特写的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写作好帮手10/261、培养速读能力。2、写1篇香港回归的感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媒体选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2、复习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二、认识特写写作好帮手11/26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三、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2、小组学习。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四、比较阅读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五、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写作好帮手12/26《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梳理文本、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2、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教学准备:剪辑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中国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写作好帮手13/26要回来。1997年7月1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二、梳理筛选文本内容筛选出文中新闻事实、历史背景和作者评论三块内容;新闻事实:四个场景,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历史背景:总督府历史变迁,英军占领香港历史。作者评论:揭示仪式的意义。三、赏析文本精彩之处:过渡: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1篇荣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写作好帮手14/26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1篇,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文章标题(2)、选材、取材的角度(3)、文学手法(4)、语言特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1)题目:突出自豪感;“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意蕴深远。(2)选材、取材:选材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对比突出意义。三降一升,对比鲜明。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写作好帮手15/26的心情。(3)文学手法:①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如同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
本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5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