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曹刿论战》精编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17《曹刿论战》精编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曹刿论战》精编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曹刿论战》教案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写作好帮手2/17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法。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写作好帮手3/17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语调举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曹刿论战》教案2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3、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写作好帮手4/17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教学步骤(体现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和预习等)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刿(gui4)孚(fu2)辙(zhe2)轼(shi4遂(sui4)盈(ying2)靡(mi3)玉帛(bo2)鄙(bi3)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L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人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J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2、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兄弟多人,写作好帮手5/17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qian2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三、正课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语音,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流畅,有感情。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提示:凡时间,不必强记年号,也不必换算成公元纪年)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请]请求。见接见。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an4,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写作好帮手6/17安有“养生”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对指臣对君说话。偏同“遍”,遍及。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福动词,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一)明察,弄清楚。情实情。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乘乘坐一辆战车。长勺鲁国地名。鼓动词,击鼓进军。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写作好帮手7/17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遂于是,就。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故原因,缘故。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靡倒下。5、请学生全文翻译。6、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四、小结1、古今词语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写作好帮手8/17义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忠:古义:尽力做的本分的事;今义:忠诚2、词性活用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3、通假字编:同“遍”,遍及小惠未偏4、一词多义请:1。请求曹刿请见;2。请让我战则请从从:1。跟随战则请从;2。服从民弗从也故:1。缘故、原因公问其故;2。所以故克之5、虚词以:1。凭何以战;2。把必以分人之:1。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2。助词的小大之狱3。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6、句式写作好帮手9/17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2)省略句: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X土气)衰弱了。3)倒装句: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五、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曹刿论战》教案3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3、背诵全文主。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写作好帮手10/17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写作好帮手11/17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旗靡(mǐ)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写作好帮手12/17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2)又何间焉。(3)牺牲玉帛。(4)大小之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可以一战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重点句子:肉食者谋,未能远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写作好帮手13/1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写作好帮手14/17忘忧国”。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写作好帮手15/17“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二)、第2段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精编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2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