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最新4篇】
写作好帮手1/18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一篇】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1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写作好帮手2/18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幻hua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吟咏yinyo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绮qi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绚xuan丽:灿烂美丽。殷yan红:带黑的红色。殷yin勤殷殷yin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2、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写作好帮手3/18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明确要点: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明确要点: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写作好帮手4/18折射原理。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筛选信息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顺序。2、引导学生使用批注法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筛选信息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顺序。2、引导学生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设想一、看一看进入情境写作好帮手5/18由几幅图片引出“幻觉”这一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从而引入课题。二、读一读提取信息1、猜题:看课题,同学们想从文中了解到关于落日的幻觉的哪些知识呢?2、听读。落日的幻觉是怎样的呢?老师为同学们找到了一段视频资料,一起来欣赏。(出示落日视频)老师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但作者黄天祥比我技高一筹,他选择了用生动的文字来描述这奇异的落日景象。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绘了哪几种幻觉?边听边圈点批注出你所找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出示学法点拨:提炼主要信息的方法1、找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2、关注标志性词语。3、结合语段内容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自读:自由朗读课文4—7段,圈点勾画出说明“落日幻觉产生原因”的信息。4、交流信息。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勾画的信息。以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的解说员身份,解密落日现象的科学道理,从而明白“落日的幻觉是怎样产生的”写作好帮手6/18这一事理。出示学法点拨:1、先找出落日景象的原因,再摘取关键句,结合自己的语言解说,不可全盘照抄课文。2、不妨先将要点写在纸上,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看谁解说得更成功更精彩。三、说一说理清顺序1、明确事理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文章阐述的“落日的幻觉是如何产生的”这一事理。日落时的景象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写作好帮手7/18未说明原因,仪器观测证明没有变大2、梳理顺序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作出小结,形成整体印象。四、品一品探寻美点师:课讲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文中有两个自然段被我们忽略掉了,是吗?(学生答第一、三自然段),我觉得这两个自然段无关紧要,删掉它们行不行?(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第一自然段生动的语言特色,从而自然引入对第二自然段的赏析)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尝试为精彩生动的文字做读书批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第2自然段,去感受和体味文字之美。(由课文第一、三自然段的作用分析引出对第二自然段的品味,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点写作的技巧,学会在说明文里适当的穿插生动的描写。)学法点拨:可以尝试着从表达方式、赏字和修辞等方面对精彩的语段进行批注。五、写一写学以致用落日的幻觉绮丽壮观,日出的景象同样美不胜收。写作好帮手8/18请运用本节学到的一种或几种写法,写一段有关日出的景象。附教师的下水习作:凛凛的晓风掠过地面,夜的幕布悄悄地从东方被揭开了一角,大地朦朦胧胧,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薄纱。不久,天空泛起了一点鱼肚白,熹微的晨光伴着声声鸡啼轻盈地从远处走来。远方的山峰若隐若现,近处的溪水喃喃私语。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只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霞光给山峦,树梢、河流披上了一层瑰丽无比的锦缎。淡淡的云絮,此时也成了绚丽多姿的丝带:浅紫的,淡蓝的,粉红的……如画的美景,怎能不让画中人驻足、神往啊!六、课堂小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擦亮自己的一双慧眼,用心灵去观察,靠知识去探求,用文字去表达,尽情地享受生活中“发现”的乐趣!《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写作好帮手9/18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积累字词。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写作好帮手10/18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3,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明确:逻辑顺序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写作好帮手11/18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容易观察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察。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写作好帮手12/187、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8、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写作好帮手13/18四、课堂拓展延伸: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没有说明原因,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说明其产生的原因?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作业:写1篇描绘日出的小短文板书设计:幻觉:深黄、殷红暗弧、亮弧紫光变扁变大落日原理: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眼睛叠合折射《落日的幻觉》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说清落日的幻觉的成因。2、体会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教学过程:写作好帮手14/18一、导入:视觉小游戏: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一、初读感知。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2、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3、、字词积累。蕴含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三、学习新课。1、明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
本文标题: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0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