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幼时记趣》教案设计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幼时记趣》教案设计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时记趣》教案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幼时记趣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1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ァ〉谝槐椋航淌Ψ抖痢第二遍:教师领读。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参考资料,少熬夜!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幼时记趣教案2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第一课时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参考资料,少熬夜!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学生活动:讨论、评价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第二课时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学生活动:交流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参考资料,少熬夜!幼时记趣教案3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朗读文言文。2、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读懂全文,学习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是童年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谁要是在成年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一馈赠,那么,他就是诗人或作家”。沈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二、简介沈复及《浮生六记》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三、检查预习指名注音:童稚(zhì)藐小(miǎo)鹤唳(lì)凹凸(āotū)沟壑(hè)庞然大物(páng)怡然称快(yí)土砾(lì)项为之强(jiāng)癞蛤蟆(lài)四、朗读课文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2、范读——跟读——自读——齐读五、疏通第一节文意1、生齐读第一节。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回参与。3、学生接龙翻译,教师巧妙插话。六、小结、巩固。在大家的合作解读过程中,我们自己发现了很多方参考资料,少熬夜!法,如查看法(查看注释、工具书)、换加法(换词、加字)、对照法(对照上下文进行推断)等等。可见,文言文是不难学的。现在,让我们充满自信,再读一遍课文。(生齐读)七、作业背诵第一节原文及字词解释。(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疏通文意根据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课文的2-4节1、强调翻译的注意点:①根据内容,调整句序。②联系前后文,补充相应内容,保持语句流畅,句意明确。2、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3、指名翻译,讨论指正。4、按组轮流翻译。三、总结、巩固文言现象归纳1、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介词,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从(当做)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代蚊子)常蹲其身(代词,代自己)神游其中(代词,代想象中的山林)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修饰作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示承接关系)2、成语: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3、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4、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参考资料,少熬夜!宾语。“群鹤舞(于)空”,“驱之(于)别院”省略介词。3、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四、作业设计: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笔记本上翻译全文。(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分析课文内容。1、齐读第1段①思考: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主要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②怎么理解“物外之趣”?明确:“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③作者能得到“物外之趣”的来源是什么?明确:客观:目力好;主观:好观察,观察细2、浏览2-4段,说说共回忆了几件趣事?①观蚊如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蛤蟆3、学习第2段,分层次,讨论:这段中“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的原因是什么?“如鹤唳云端”的原因是什么?①“心之所向”②“作青云白鹤观”两个“果”的作用是什么?强调情景的逼真,想象给人带来的乐趣。4、第3段写了什么事?作者怡然自得的来源是什么?神游山林“细视”“神游”“以……为……”(①观察细②想象奇物)5、第4段主要写什么事?“庞然大物”是什么?“拔山倒树”一句中“山”“树”本是什么?这样的变化得力于作者的什么能力?(想象)6、齐读全文。7、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幼时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三、总结全文参考资料,少熬夜!四、作业设计:1、熟读并背诵全文。2、把课堂上自己讲述的幼时趣事整理成文,注重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五、板书设计幼时记趣沈复观蚊如鹤热爱生活物外之趣神游山林观察仔细鞭打蛤蟆想象奇特教后感:幼时记趣教案4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3、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幼时记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今江苏苏州人,清代作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他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浮生六记》顾名思义有六记:一是《闺房记乐》;二是《闲情记趣》;三是《坎坷记愁》;四是《浪游记快》;五是《中山记历》;六是《养生记道》。2、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参考资料,少熬夜!童稚(zhì)藐小(miǎo)鹤唳(lì)沟壑(hè)土砾(lì)凹凸(āotū)怡然称快(yí)庞然大物(páng)项为之强(jiāng)3、借助工具书,疏通加点词语。张目:扩张。必细察其纹理:这里泛指花纹。夏蚊成雷:像雷。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观之:观察这一景象。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作青云白鹤观:观赏,看。称快: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以丛草为林:把。“以……为……”,即“把…
本文标题:《幼时记趣》教案设计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02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