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编3篇
好文档,供参考1/6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编3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相传,这天,楚国贤臣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众人划船追赶拯救,以驱散江中之鱼,担心鱼儿损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的龙舟赛即由此演变而来。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好文档,供参考2/6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端午的风俗习惯走亲访友端午节又称“闺女节”,同中秋节一样,是一年之中娘家人看闺女的两个特定日子。相传,古时端午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中秋是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看闺女也就是看生活情况怎样,是否还需要帮助。节前,娘家人的爷们带着粽子看闺女。长辈看女儿,同辈看姊妹。还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健康状况,二看表兄弟们是否孝顺、厚待长辈。现在,人们的生活已不成问题了,走亲访友主要是联络感情,拉近亲情,增进友谊;其次是互相探讨过家的谱气,寻找致富生财门路,但看闺女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延续下来。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用锅煮熟,端午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的嫩芦苇叶或宽幅竹叶,安丘西南山区用的是一种叫“菠萝叶”的宽幅树叶子,这些都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面包装的食料来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好文档,供参考3/6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子。祛病保健(1)门边插艾蒿,祛病驱邪。艾蒿是一种草本药物,有香气,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端午节采挖的艾蒿成色最佳,一次采挖晾晒保存,可享用多年。古人用艾蒿煮鸡蛋吃,可以防病治病。心事是很难隐藏的,把嘴巴捂住它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2)佩戴“五毒兜肚”,小儿免生疾病。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五毒兜肚”,图案为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蜘蛛五种毒虫,将五种毒虫绣在兜肚上给小儿佩戴,可以免生疾病。婶婶、大娘还将这种兜肚作礼品送给小字辈。(3)“躲午”避灾。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保护,即躲开病魔恶鬼的侵害。(4)带绣荷包,系五彩线。系五彩线亦称“缠五丝”。孩子的生母和姑姑给孩儿绣五彩荷包,系红黄蓝白黑五彩线,分别戴在颈、手臂和脚脖上。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共同抵御灾病。也有说五彩线系死五毒,以保康健。等待第一场大雨发洪水时,将五彩物件抛入水中,好文档,供参考4/6意为让大水冲走瘟疫灾病。还有将五彩线抛入水中变蚯蚓的传说。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又据清顾禄《清嘉录》记载:“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端午节的习俗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好文档,供参考5/6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好文档,供参考6/6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本文标题: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05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