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2)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3.反应焓变的计算。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对任意反应:aA+bB=cC+dD。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1)表达式:v=△c/△t。(2)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三、苯C6H6。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四、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拓展阅读:高中化学记忆口诀1.硝基苯的制备。硝酸硫酸冷滴苯,黄色油物杏仁味。温计悬浴加冷管,硫酸催化又脱水。2.线键式有机物对应分子式求算。算碳找拐点,求氢四里减。3.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有氢以氢作标准,无氢以氧为准绳。氢氧全无找一价,变单成双求配平。调整只能改系数,原子个等就配平。配平系数现分数,必乘最小公倍数。4.重要实验现象。氢在氯中苍白焰,磷在氯中烟雾漫。甲烷氢气氯相混,强光照射太危险。二氧碳中镁条燃,两酸遇氨冒白烟。氯化铵热象升华,碘遇淀粉即变蓝。硫氢甲烷一氧碳,五者燃烧火焰蓝。铜丝伸入硫气中,硫铁混热黑物生。热铜热铁遇氯气,烟色相似皆为棕。5.电解规律。惰性材料作电极,两极接通直流电。含氧酸,可溶碱。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实为电解水。无氧酸电解自身解,PH变大浓度减。活动金属无氧盐,电解得到相应碱。不活动金属无氧盐,成盐元素两极见。不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得到相应酸。非惰性材料作电极,既然电解又精炼。镀件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阳极连。阳粗阴纯为精炼,电解液含相应盐。电解都有共同点,阳极氧化阴还原。6.有机化学知识。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只含C、H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双键为烯叁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羧酸羟基连烃基,称作醇醛及羧酸。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去H加O叫氧化,去O加H叫还原。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碳酸。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稀和氢卤酸。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绛蓝。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π键相串联。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7.地壳中排位前10的元素口诀。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养闺女贴锅盖,哪家没青菜)。8.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最长碳链作主链,直链烷烃定母名。主链编号定支链,支链当作取代基。中文数字表基数,一横隔开位与名。若有几个取代基,前是小基后大基。9.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方法。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铅存放氟化氢。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10.部分易变药品保存。金属钠存煤油中,溴、碘容器石蜡封。氢氟酸装塑料瓶,浓硝酸盛棕瓶中。白磷放入冷水里,固体烧碱须密封。高中化学学习方法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5.科学归纳。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SO2→SO3→H2SO4为统领。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7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