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社戏》精编说课稿【精选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3《社戏》精编说课稿【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社戏》精编说课稿【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社戏》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2、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好文档,供参考2/13的作用。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鲁郭茅,巴老曹”,在现代文学大家排名中,鲁迅位列第一,当之无愧,也无争议。前段时间,莫言刚刚成为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一人,鲁迅也是被提名过的。你读过鲁迅那些文章?二、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释义的预习情况,可通过听写、提问等方式进行。三、走近作者及解题(学生看注释①,了解作者作品大体情况,教师作相应补充。)1、作者简介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1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好文档,供参考3/13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2、关于社戏社戏,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3、补充本文体裁是小说,所以作品中的“我”,虽有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四、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2、综合来看,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3、划分段落,并指出详略。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能够复好文档,供参考4/13述课文。2、完成本课教学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字词2、提问词语解释及作者介绍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1、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对“我”又是怎样?3、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迫切心情的?4、“我”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5、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6、文章写到从赵庄归来,“看戏”的经过就写完,为什么还要写六一公公送豆?7、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好文档,供参考5/13三、小结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苏教版)《社戏》【第二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设计:好文档,供参考6/13以品读体验为主《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社戏》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味平桥人淳朴真挚的感情。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二、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并疏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小组互动探究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好文档,供参考7/13(二)作者简介,检查字词(三)感知课文,互动交流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1、重点探究课文第11,12自然段。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晚美景,烘托了“我”看社戏途中愉快的心情。写行船之快,衬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2、自选探究1、读——读喜爱的语段。好文档,供参考8/13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5、选——选探究优胜者。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教师强调:“偷豆”的是与非?(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社戏》教案【第四篇】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设想好文档,供参考9/13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写得曲折生动,展现出幅幅农村生活画面,描写出一群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引导学生体会本篇的这些特点,完成教学目的。本篇语言朴实准确,很有表现力量。引导学生把关键语句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当中,体会其艺术魅力,培养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篇侧重叙事,写的是农家少年的群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中分析“我”和农家少年,体会人物的感情、性格。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写人有详有略的《分马》,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的一、二两段,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篇大好文档,供参考10/13意。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bèi惮:dàn絮叨:xùdao怠(慢):dài撺掇:cuānduo凫(水):fǘ潺潺:chánchán(歌)吹:chuī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皎(洁):jiǎo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4.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前一人读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5.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2)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好文档,供参考11/13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情形。(3)依据情节的发展,第二部分又可为几层,各写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四层:部分开头至“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为第一层,写去看戏前的波折;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为第二层,写去看戏途中的情景;从“最惹眼的是”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为第三层,写在赵庄看戏的情形;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为第四层,写看戏归来的情形。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好文档,供参考12/13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板书:村中居民热情好客)。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分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板书:风尚淳朴)。(3)“我”在平桥村总有哪些乐事?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好文档,供参考13/13
本文标题:《社戏》精编说课稿【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