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2、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悲惨、愈合”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赢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更赢逻辑推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我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2、学生齐读课题3、解题“惊弓之鸟”是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二、指导自学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1”标出句子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魏国”的魏读作wèi“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2、交流字义的理解孤单失群:失去同伴,无依无靠,文中指受伤的大参考资料,少熬夜!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悲惨: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拼命:比喻用尽力量。3、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帮助解释。4、出示幻灯片指导学生巩固生字、熟读并理解词意。四、思考、讨论提问: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更赢、魏王两个人)2、主要写谁?(主要人物是更赢、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3、为什么?(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五、理解课题,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语。1、“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初读语文后明白吗?(“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了?“弓”指弓箭,“之”是“的”意思)。2、带着疑问默读全文(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2)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②“更赢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3)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春天又从南方飞回北方。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a、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b、理解:“有名”和“能手”。“能手”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完成得很出色。c、更赢是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技术高明,经验丰富,你们想象下他的箭法怎样用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虎发,百发百中。)(2)是不是因为现赢射箭射得准,才使大雁落下来的?(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观察到的认真思考,得到正确结论。)(3)读了课文,你还懂了什么?a、“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五自然段)b、朗读课文指导:读课文不仅读得准确、流利,参考资料,少熬夜!还要读得有感。c、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4)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教师板书画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为“↑”直掉下来“↓”)(5)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4、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1)指导学生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5、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请这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的第2段。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b、检查自学情况(1)哪些是更赢听到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2)哪句讲的是他的分析?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往高处飞,伤口裂开,掉了下来)。5、复核课文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2、这个成语中的鸟可以换成人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样?板书设计:观察——飞得慢,叫得惨。分析——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思考——心里害怕,往高处飞,伤口裂开。结果——听到弦响,掉了下来。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懂得“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训练因果句式。教学重点掌握“惊弓之鸟”的内容,并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成语?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3、这个成语来自于1篇古典作品,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因果──先果后因3、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4、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5、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6、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指名读,齐读。参考资料,少熬夜!7、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这段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3、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再指名读,齐读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⑴不弯曲;⑵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⑶爽快,坦率;⑷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最后一段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参考资料,少熬夜!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⑴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⑵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⑶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⑷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五、朗读总结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六、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第三篇】《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写了魏国大将不用箭拉下弓就射下大雁的故事,用惊弓之鸟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精炼。本文按结果和原因分为两段,教材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根据本班学生在思维、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羸、魏、射箭能手、孤单失群、愈合。2、提高理解句子跟句子间关系的能力。3、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学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6、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教学重点: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四句话之参考资料,少熬夜!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教学关键:抓住第6自然段,分析其中的动词,跟下文的教学紧密联系,引出朗读和表演练习。一、教学过程二、揭题释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