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8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8篇】,供您参考阅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第一篇】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四、教学措施: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参考资料,少熬夜!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五、教学进度:单元,日期,内容,课时第一单元2月14日,十几减9,1课时2月15日,练习一,1课时2月16日,十几减8、7,1课时2月17日,练习二,1课时2月20日,十几减6、5、4、3、2,1课时2月21日,练习三,1课时2月22日,复习(一),1课时2月23日,复习(二),1课时第二单元2月24日,认识图形,1课时2月27日,练习四,1课时第三单元2月28日,数数,1课时3月1日,数的读写与组成,1课时3月2日,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3月3日,练习五,1课时3月6日,数的顺序,1课时3月7日,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3月8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1课时3月9日,练习六,1课时3月10日,复习(一),1课时第四单元3月13日,复习(二),1课时3月14日,月考3月15日,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3月16日,复习检测(一),1课时3月17日,复习检测(二),1课时3月20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3月21日,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参考资料,少熬夜!1课时3月22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3月23日,月考试卷讲评,1课时3月24日,练习七,1课时3月27日,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2课时3月30日,求减数的实际问,1课时3月31日,练习八(一),1课时4月3日,练习八(二),1课时4月5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课时4月6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4月10日,练习九,1课时4月11日,复习,1课时4月12~17日,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4月18日,期中考试第五单元4月19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2课时4月21日,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4月24日,练习十,2课时4月25日,小小商店,1课时4月26日,复习,1课时4月27日,复习,1课时第六单元5月4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课时5月5日,练习十一,1课时5月8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2课时5月9日,复习,1课时5月10日,练习十二,2课时5月12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课时5月15~17日,复习,3课时5月18日,月考5月19日,作业讲评,1课时5月22日,练习十三,3课时5月25日,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2课时5月29日,练习十四,2课时6月1日,复习,2课时6月5日,各单元综合测试,8课时第七单元6月12~26日,期末复习,11课时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第二篇】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参考资料,少熬夜!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参考资料,少熬夜!识符号、(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方面。(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参考资料,少熬夜!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三.教学重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四、教学措施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2.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五、课时安排:一.数一数1课时二.比一比1课时三.分一分1课时四.认位置1课时五.认数(一)10课时六.认识物体2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分与合6课时八.加法和减法21课时九.统计1课时十.认数(二)5课时十一.认识钟表1课时十二.加法5十三.期末复习4课时数学,国标,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第三篇】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2个班共有68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37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