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篇组织与人事第七章组织概述第八章组织结构第九章人员配备第七章组织概述第一节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第二节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2.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的作用。2)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的类型。3)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第一节组织的含义及作用一、组织的含义(一)组织的一般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理解: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2.组织必须有特定的目标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合作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二)组织的管理学含义组织被看作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式结构。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理解:1.从静态来理解,指组织结构。2.从动态来理解,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含义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二、组织的作用(一)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二)组织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三)组织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第二节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一、组织的类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组织工作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第八章组织结构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二节组织结构形式第三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第四节集权与分权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2.教学要求:1)知道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及部门划分的方法与特点。2)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以其影响因素。3)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确定;理解分权与集权的性质及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因素分析2.职能分解与设计3.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4.组织运行保障设计5.反馈和修正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一)分析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1.企业目标2.企业外部环境3.企业内部因素(二)职能分解与设计1.基本职能设计2.关键职能设计3.职能分解4.横向协调设计1)制度协调方式设计2)结构协调方式设计3)人际关系协调方式设计(三)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1.企业高层权责关系的形式2.企业各部门、岗位的责权划分(四)组织运行保障设计1.管理规范设计2.人员配备设计与训练设(五)反馈与修正第二节组织结构形式一、直线制组织结构二、职能制组织结构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四、控股型组织结构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六、矩阵制组织结构七、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第三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人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2.工作的性质3.工作的类别4.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倾向性5.组织沟通的状况6.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二、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一)管理层次的划分三个层次(二)管理层次的确定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组织规模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越宽,层次越少,其管理组织结构形式成扁平型。相反则成高层型。第四节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的含义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二)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决策的重要性4.决策的审核(三)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1.决策的代价2.政策的一致性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成长方式5.管理哲学6.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7.控制技术与手段二、授权(一)授权的含义所谓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主要是指决策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其含义包括:1.委派任务2.委任权力3.明确责任(二)授权的原则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2.明确责任3.不越级授权4.授权要适度•三、部门的划分所谓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有:1.按人数划分2.按时间划分3.按职能划分4.按产品划分5.按地区划分第九章人员配备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二节管理人员的培训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2.教学要求:1)知道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2)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及培训方法。3)理解并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的程序和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任务1.物色合适的人选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3.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二、人员配备的程序1.制定用人计划,2.确定人员的来源3.确定备选人员4.确定人选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三、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取决于:1.组织规模2.业务的复杂程度3.管理部门的数目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二、管理人员的来源1.内部招聘2.外部招聘三、管理人员选聘标准1.较高的政治素质2.良好的道德品质3.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4.良好的决策能力5.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6.富于创新精神7.健康的身体素质四、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和方法1.制定管理人员选聘计划2.进行职务分析,制定选聘标准3.发布招聘信息4.搜集应聘人员(求职者)信息5.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与筛选1)面谈2)模拟情景训练a.文件柜b.与人谈话c.无领导小组讨论d.角色扮演e.即席发言6.聘任7.管理人员的使用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考评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管理者的素质、行为及绩效所作的考核和评价。1.目的1)了解管理者的管理业绩2)了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3)发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2.作用1)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2)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3)激励管理者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4)为合理确定并适当调整管理者的报酬提供依据二、管理人员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及个性三、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及方法(一)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1.制定考评计划2.考评前的技术准备3.实施考评1)制定考评标准2)选择设计考核方法与工具3)选择考评人员4.分析考评结果5.反馈考评结果(二)管理人员的考评方法1.目标考评法2.民意测验法3.专家评估法4.排队法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1.通过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2.通过培训可以增强组织的运作效率3.通过培训可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4.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储备的重要方式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1.脱产学习2.在职培训1)职务轮换2)临时职务3)委以助手职务3.其他方法1)决策训练2)角色扮演3)敏感性训练第四篇领导与激励第十章领导第十一章激励第十章领导第一节领导的实质与作用第二节领导理论与方式第三节领导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第四节领导艺术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领导理论,领导者的素质、领导方式及领导艺术。2.教学要求:1)知道领导工作的作用,领导班子的构成。2)了解领导的含义及实质,领导方式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领导理论,领导者的素质以及领导艺术。第一节领导的实质与作用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具有下述特征:1.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2.领导的基本职责3.领导的本质4.领导的工作绩效二、领导的权限•(一)法定权力1.决策权2.组织权3.指挥权4.人事权5.奖惩权•(二)自身影响力1.品德2.学识3.能力4.情感三、领导的作用1.制定并落实组织目标2.指导组织设计并从事人员配备3.保证组织维系和正常运行4.领导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第二节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性格理论阶段第二,行为理论阶段第三,权变理论阶段(一)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二)管理系统理论(利克特和阿吉里斯)(三)管理方格理论(四)权变理论1.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2.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3.不成熟----成熟理论二、领导方式(一)按权力控制程度,可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二)按领导重心所向,可以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和人事并重的领导(三)按领导者态度,可分为体谅型领导和严厉型领导(四)按决策权大小,可分为专断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自由型领导第三节领导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一、领导者个人素质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身体素质二、领导班子构成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构成第四节领导艺术一、领导决策的艺术二、合理用人的艺术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四、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第十一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及激励方法。2.教学要求:1)知道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2)了解影响激励的因素,了解期望理论、公平理论。3)理解并掌握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及激励方法。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二、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2.波特---劳勒模式3.公平理论三、行为改造理论1.强化理论2.归因理论第三节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一、物质激励二、精神激励三、职工参与管理四、工作丰富化第五篇控制与协调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第十三章控制技术与方法第十四章协调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控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控制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控制的基本过程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控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过程及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2.教学要求:1)知道控制的类型;2)了解衡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了解控制的基本内容。3)理解控制的标准;理解并掌握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第一节控制的基本内容一、控制的含义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在管理实践中,控制包括控制活动和控制过程。※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在现代管理中控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控制是对组织未来行动的谋划和设计,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执行的行动规划。2.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二、控制的类型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2.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三、控制的内容1.控制的目的2.控制的主体3.控制的客体4.控制的媒体5.控制系统第二节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控制的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2.重点原则3.及时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二、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第三节控制的基本过程一、制定控制标准1.制定控制
本文标题:第三篇组织与人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