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实用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实用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顾城远和近赏析【第一篇】顾城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而引起争议。实际上这是一首揭示人际关系的小诗。诗的人物形象是“你”与“我”相对而坐,由“我”发言,“你”则无言以对。“我”的发言,抓住“你”的视线,正如孟子所说:察其人也,观其眸子。从目光透视内心。“我”的发言,只是把自己对“你”的印象(感觉)告诉“你”,语气和平,但责备却很尖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是鲜明的。诗是写情的。这首诗写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与爱情。从“我”的责备看,“我”与“你”之间,不是友情出现了裂痕,就是爱情潜伏着危机。而细听“我”的声口,此诗所写,似是后者。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这样,只好默认;如果不是这样,便须答辩。然而,诗人没有再写下云,似乎“我”的斥责已一语中的,只好默认了。诗的内涵,富有思辨力与批判力。但毫无说理气息,全凭形象发言。一个“看我”与“看云”的对比,就令对方哑口无言了。本来,人际关系,一般是“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离。诗是半格律体,语言精炼,找不出一个累赘的字。无论从内容看或从形式看,诗的审美价值都不能低估的。顾城远和近赏析【第二篇】很象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戒惧心理以及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诗人追求的是纯美的一种境界,就象韩美林的画一样。简洁的六句话,给我们了许多许多,但真正要说出来时却又说不清楚了。作者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一会儿站在这个角度,一会儿站在那个角度,把人世间的那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种隔膜、不理解,和在自然面前的坦白与诚实很清晰地展现给我们。这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中的清醒。你和我在这里发现了什么呢?“你看我时很远/et你看云时很近”,生动的心理状态凸出象浮雕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它,但不可以改变它。诗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着自然主义的气息。看似不事雕凿,信手拈来,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纳无拘束的内容,实则匠心独具,刻意求工。创作背景【第三篇】时代背景《今天》创刊于1978年,是朦胧诗的摇篮,也是当时朦胧诗派的主阵地,在它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年青诗人,北岛、舒婷、食指、芒克、多多。他们的诗表达主观感受,从个人心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也广泛运用象征、隐喻与通感。1980年8月,《诗刊》刊发了1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批评这类诗歌“读不懂”,“朦胧诗”也由此得名。创作契机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1980年的4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1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近》。远和近【第四篇】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九八零年六月
本文标题: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57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