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3篇
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3篇【导读】这篇文档“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1目录一、梁鸿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报告二、无锡新区《关于成立无锡新区吴文化博览园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三、关于同意建设无锡梁鸿湿地公园的批复四、无锡吴文化博览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五、梁鸿湿地公园景区管理处营业执照六、梁鸿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七、梁鸿湿地公园相关图片资料梁鸿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报告无锡吴文化博览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梁鸿湿地公园管理处2011年4月5日目录一、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状况湿地生态系统状况1.1河流湿地1.2沼泽湿地1.3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2.1植物多样性2.2植被多样性2.33动物多样性湿地保育区现状3.1湿地生态水系现状3.2保育区林地现状二、湿地保护与恢复情况1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情况1.1沼泽湿地保护与恢复1.2森林湿地保护与恢复1.3湖荡湿地保护与恢复1.4河滨带植被保护与恢复1.52健康水生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用水与水质情况三、湿地公园管理基本情况及能力建设情况1湿地边界与土地所有权情况1.1土地权属1.22土地利用基本要求湿地管理机构与制度情况11233346881010121516182021212121222.1湿地管理机构2.2运营制度2.3部门工作职责及员工岗位职责2.43管理规范湿地保护管理设施湿地生态监测情况1.1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1.2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科普宣教情况2.1科教宣传中心2.2湿地生物互动多媒体展示馆2.3参与式宣传2.4科普教育活动湿地保护管理科研情况3.1太湖办专项科研资金项目3.2生态调查科研项目3.3中水补水与净化工程项目五、湿地合理利用及与社区关系协调情况生态旅游1.1旅游景区1.2游览路线设计1.3游客容量控制1.42游客来源分析湿地农业2.1湿地农业的概念2.2梁鸿湿地公园建成前农业状况2.3湿地农业大地艺术设计2.4空间设计2224242531323232333434353536393945465858586162636465666666四、湿地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情况2.5四维规划湿地农业典型模式构建3.1稻—苇种植模式3.2稻—蟹种养模式3.34果基鱼塘种养模式社区参与情况4.1义务植树暨“企业林”建设活动4.2索尼公司湿地徒步走活动4.3泰伯治水节4.4梁鸿相亲节六、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接待设施建设1.1接待设施规模和接待能力1.2停车场和码头1.3旅游车辆和船只1.42卫生环保设施基础设施2.1道路及交通设施2.2水上交通规划2.3供水供电通讯七、整体建设水平及示范作用情况八、梁鸿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梁鸿湿地公园的人文历史特色1.1历史文化1.2人文景点1.3民俗传统2梁鸿湿地公园湿地的代表性3梁鸿湿地公园建设与太湖综合治理676768686969707070717171717272727272727475757676767778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自2010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坚持国家林业局倡导的“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遵照南京大学编制的《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当年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经各有关单位与园区的共同努力,立足于园区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与湿地科普宣教的湿地公园。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状况1湿地生态系统状况无锡梁鸿湿地公园位于无锡市鸿山镇东部的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内,距无锡市区22km,苏州市区23km。临近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以及无锡硕放机场,交通十分便捷。我园依傍伯渎河,东邻漕湖、鹅真荡,西望太湖,南傍望虞河。梁鸿湿地属于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整个太湖流域的河网密度为3.24km/km2,河流总长120,000km,梁鸿湿地区内河流总长10.167km,河网密度达4.4km/km2,河流湿地是区内典型的湿地类型;区内湿地类型还包括,由低洼地和废弃的鱼塘经自然演替形成草本沼泽湿地。总体上湿地公园内涵盖了三大类的湿地,即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库塘与稻田),占总类型的3/5;包括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共5个小类。1.1河流湿地无锡新区属于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区内河网纵横交错,规划区域内河流湿地分布在两条横贯的河流(东新桥港、九曲河),以及各分支河流的周围,大部分河道都保持着原始风貌,立地条件异质性较高,形成了空间结构复杂、植被组成丰富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植被类型以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为主,并有少量人工种植的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在河流滩地低水位和浅水区常见芦苇、蒲草、菰、席草等挺水植物和野菱、莲等浮水植物及金鱼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滨岸带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较高,基本形成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常见杨树、柳树、水杉等土著耐湿树种。随着一年四季河床水位的自然涨落,在岸滩湿地上还广泛生长着水蓼、旱苗蓼、荭草、水花生、水齿苋、三白草、合萌、水芹、水竹叶草、凤眼莲、雨久花、石龙尾、慈姑、牛毛毡、水车前、鸭舌草、荸荠等湿生物种。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主要是个体很小的各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合成的食物几乎全部被浮游动物所消费,周转速度很快。河流生态系统的大型消费者,除了草食性浮游动物外,还包括其他食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这些水生动物处于食物链(网)的不同环节,分布在水体的各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湿地分布图1.2沼泽湿地区内的天然湿地,除了河流湿地外,还有少量零散分布的草本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东侧,靠近伯渎港的区域。现有的沼泽湿地几乎都由低洼塘地演变而成,部分属原生的沼泽湿地,部分由废弃的鱼塘经自然演替形成的沼泽。植物群落由沼生植物(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组成,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状茎,常交织成厚的草根层或浮毡层,主要的植物种类有香蒲、芦苇、槐叶萍、菰、莲、荷、李氏禾、荻、漂佛草、稗、水葱、荆三棱、早苗蓼、长圆叶水苏、合子草、看麦娘、细灯心草、水蓼、藨草、水芹、慈菇和红草等。主要的植物群落有:芦苇群落、香蒲群落、香蒲-芦苇-槐叶萍群落、菰群落、荷群落。尽管区内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但其丰富的沼生植被是次级消费者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鸟类等的重要食源和栖息地,包括鸳鸯、白鹭、灰雁、鹌鹑、黑嘴鸥、喜鹊、黑水鸡等;沼生生态系统具有水陆两重性的特征及其丰富的水草资源同样为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场所,包括中华大蟾蜍、中国雨蛙、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中华鳌、乌龟、黄缘闭壳龟、黄喉水龟、中国石龙子和北条草蜥等多以此为栖息场所。1.3人工湿地区内的人工湿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水产池塘,即鱼塘,主要分布在伯渎港沿岸,共有大小鱼塘21个。二是水塘,村庄周围和伯渎港沿岸都有少量分布,2布范围广,面积较大,是区内最重要的一种人工湿地;现有人工湿地可统称为库塘湿地和稻田湿地。2生物多样性特征2.1植物多样性梁鸿湿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分布较广,湿地植物资源丰富。区内浮游植物共有8门157种,其中,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硅藻门分布范围大,数量多;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的藻类也有分布。各种共有大小水塘12个,面积均不超过2130m。三是灌溉地,主要为水稻田,分藻类植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高等植物共有53科11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5科74种,单子叶植物14科41种,蕨类植物4科4种。并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为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为秤锤树、香果树、野菱。芦苇、菰、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聚草、荇菜和菱等为优势种。2.2植被多样性区内植被主要分为陆生植被、水陆过渡植被/沼生植被,和水生植被。其中陆生植被指分布在永久性露出水面的滩地和陆地,如河岸、塘梗等区域的植物群落;水陆过渡植被/沼生植被指分布在河流、鱼塘、池塘的滨岸浅水区中的植物群落,或分布在浅水沼泽中的植物群落;水生植被指分布在河流、鱼塘、水塘等水体中的植物群落。(1)陆生植被区内大部分的河岸陆生植被为乔—草—藤本植物群落,其中乔木种类除了人工栽培的意杨、水杉、白杨、李、梨和桃等外,还有国槐、刺槐、苦楝、臭椿、杞柳、桑、榆、毛白杨、构树、合欢等树种;草本植物有狗牙根、鸭趾草、蒌蒿、牛鞭草、水芹、水蓼、马唐、莎草和灯芯草等;藤本植物常见有野豌豆、蛇莓、拉拉藤等,还有人工种植的南瓜等。分布在塘梗上的陆生植被主要为蒿草群落优势种黄花蒿,覆盖度70~90%。伴生种有一年蓬、小飞蓬、齿果酸模、益母草、白花败酱、车前、猪殃殃、狗尾草、马兰头、刺儿菜等。(2)水陆过渡植被/沼生植被水陆交错带和沼泽湿地均具有常年积水,但水深较浅的生境特征,主要的植物种类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伴生有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藻类。其中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菰、荷、水葱、水蓼、慈姑等,浮叶植物主要有睡莲、野菱、芡实、荇菜、水鳖等。这些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不同种类和组成的群落,主要的植物群落有:芦苇群落芦苇群落分布比较广泛,是区内河流湿地、沼泽湿地、鱼塘和池塘中常见的湿地植被类型。芦苇群落建群种芦苇覆盖度60~90%,有时混生香蒲和菰;伴生种有萎蒿、水蓼、苔草、稗、苦草、黑藻、水车前,槐叶萍和莕菜等;层外植物多为缠绕在植株茎杆上的攀援植物,如鸡矢藤和盒子草等。香蒲群落香蒲群落主要分布在鱼塘和水塘中,香蒲高出水面1.5m~2.0m,盖度95%左右,基本为单优群落;伴生种有芦苇、水蓼、泽泻、灯芯草、苔草等,偶见菰、稗草、菖蒲;四周围有一些中层植物如灯心草、水葱、蓼科等,下层植物主要有浮萍、莕菜、黑藻、菹草、苦草、眼子菜等。荷群落区内的荷主要由人工种植,荷群落中建群种盖度高达90%以上,伴生种有慈姑、水田碎米荠、鸭舌草、水蓼等,下层植物有浮萍、金鱼藻、狐尾藻、满江红、槐叶萍等,外层植物有芦苇、牛鞭草、猪秧秧、繁缕、灯芯草等。菰-水鳖群落由菰、水鳖形成的共优群落,菰高出水面1m左右,菰-水鳖盖度达80%,伴生种有芦苇、香蒲,下层植物有浮萍、满江红、黑藻、苦草、眼子菜、狐尾藻、槐叶萍等。野菱-睡莲群落由野菱、睡莲形成的共优群落,野菱-睡莲群落覆盖度80%以上。混生少量的芡实、莕菜、眼子菜,伴生种有黑藻、金鱼藻、菹草、狐尾草、浮萍、紫萍和槐叶萍等。苔草群落苔草群落分布广泛,是梁鸿湿地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以灰化苔草、单性苔草、短尖苔草、红穗苔草等为优势种,未淹水前覆盖度可达90%,常呈单种群落,有时与水蓼、蒌蒿、萎陵菜、泥湖菜、酸膜叶蓼等形成共优种群落。(3)水生植被水生植被包括漂浮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漂浮植物是一类植物体浮生在水面,根悬于水中,可以随水流或风吹而漂浮的植物。区内漂浮植物群落组成情况往往不是固定的,且植株密度和群落的盖度很大,其群落常漂浮到其它生活型的植物群落内成为其组成成分。建群种有浮萍、紫萍、满江红和槐叶萍。常见伴生种有野菱、菹草、金鱼藻和黑藻等。建群种常形成单种或单优势种群落,覆盖度可达95%以上。沉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是一类植物体(茎、叶)全部沉没水中,多数根扎生于底泥中,而花序伸出水面之外的植物群落,但也有部分植物由表皮细胞逐步取代了根的功能,因此根逐步退化甚至消失。区内沉水植物群落建群种有马来眼子菜、黑藻、菹草和金鱼藻,常形成单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常见伴生种有莕菜、野菱、芡实、莲、菱、狐尾藻、水车前等。浮游植物群落区内浮游植物主要有160种,含(变形、变种)。其中蓝藻门有35种,占种数的21.87%;隐藻门3种,占种数的1.8%;甲藻门2种,占1.25%;金藻门3种,占种数的1.8%;黄藻门2种,占种数的1.25%;硅藻门31种,占种数的19.37%;裸藻门16种,
本文标题: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81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