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课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参考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课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参考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课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田忌赛马教学设计【第一篇】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田忌赛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赢得了比赛。文章的结尾,孙膑被举荐给齐威王并成为其军师,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关注原著:本文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孙膑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所以才能给田忌提供合理的策略,让他稳操胜券。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教学重点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清田忌获胜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6课《田忌赛马》,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吗?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二、教学要求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一)教学重点: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二)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四、教学用具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参考资料,少熬夜!部分板书卡片。五、教学时间:一个半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板书课题后谈话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二)指名学生读全文。读后了解阅读情况。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板书:孙膑献计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三)给课文分段。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4、确定分段依据。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四)了解兴趣点。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参考资料,少熬夜!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教学形式:自学、画批。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1、组织自学。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主要有三处相同:①二人的马没换。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主要有三处不同: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③人物心情不同: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理解比赛规则“各自”。4、概括段意。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例如: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2、组织学习第二段。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为什么“胸有成竹”?(对田忌、齐王的了解。)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6、教师小结。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七)“投石”激趣。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2、组织学生“试验”。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例: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田忌赛马》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后题五的词语,能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2.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3.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懂得“正确分析双方情况,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胜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2.学习课文3—12自然段。难点:理解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参考资料,少熬夜!课前准备:1.制作有关的课件。2.每位学生做一套纸马。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1.带着上面的三上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2.自学检查。(1)齐读生字,简析“丧、惑、蔑”三个生字。(2)指名说说三个问题的答案,再用一句话把三个问题答案连起来。三、细读课文,弄清赛局1.理清脉络。(1)指名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败”了,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胜”了?(2)按“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的线索将文章分成三段。2.学习一、三段,弄清比赛经过。(1)边读课文边完成练习一。第一次第二次田齐田齐()上——上()上上()中中()中中()下下()下下比分()∶()比分()∶()(2)反馈:学生上台说说比赛的经过和结果。(边连线边介绍)四、学习第二段,深究课文1.导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这个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2.出示图片,介绍孙膑:a.找一找图中哪个是孙膑?另一个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b.他们正在干什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写这幅图的?3.学习3—9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1)指名朗读3—9自然段,其他学生用“____”划出同孙膑讲的话。(2)学习孙膑的四句话。a.出示这四句话,自由读一读,想想每句讲了什么?该怎样读?b.讨论这四句话的关系。c.孙膑说这四句话时神态是怎么样的?(胸有成竹)d.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e.有感情朗读这四句话。(3)讨论孙膑思维过程。a.孙膑在第一次比赛时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调顺序这个妙计的?b.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①刚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细观察)②假如这六匹马赛跑,它们的名次如何?(大家摆一摆)③他进行了怎样的分析?(科学分析)④他准备怎样调配力量?(板演六匹马调配的过程)⑤再读3—9节,想想孙膑替田忌出主意时,田忌的心情是怎样的?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师范读,学生练读。)4.学习10—12自然段。(1)导入:“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败为胜的一个重要条件,转败为胜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10—12自然段。(2)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齐威王骄傲轻敌?理解:夸耀、讥讽、轻蔑(找近义词)(3)指导朗读齐威王的话。5.分角色朗读第二大段:(1)分组练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五、明确写法,延伸课外1.本文的三个人物谁最重要?为什么把田忌和齐威王写得那么具体?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领会故事中所说明的道理,学习认真观察分析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教具准备:1、用卡片制作的表示双方不同等级的“马”。2、制作的电脑教学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故事中的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那么,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2)每次赛马怎样?三、讨论分段,概括段意。1、初赛失败。2、孙滨献计。3、再赛胜利。4、取胜原因。四、导学第一段:首赛失败。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第一次赛马的情节
本文标题:课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84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