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
LOGO辅导员工作概论中南大学胡凯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思政与党建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LOGO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及意义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五、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自我完善一、全球视野中的我国辅导员工作一、全球视野中的我国辅导员工作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亚洲主要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特点与优势一、全球视野中的我国辅导员工作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美国: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协调服务,洲政府管理决定,大学自治。特点:法制化管理;健全的学生工作机构和系统。英国:强有力的国家和地方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特点:校长负责制;学生事务机构;学生个人导师制;严格的管理机制;网络化的管理。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由国家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特点:统一管理,允许多样发展。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由国家行政主导实施。特点: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它作为国家重要的政治资源。一、全球视野中的我国辅导员工作亚洲主要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日本:改革前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改革后体制发生变化。确立全面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建立一体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运转机制;规范化管理。韩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分层管理。大学教育管理归中央,其他层次的教育管理归地方。特点: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双轨式的学生管理制度;开设国民伦理课。新加坡:国家教育部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总体要求,各大学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一、全球视野中的我国辅导员工作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材相适应的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特点与优势《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释义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在校、系(科)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2006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2006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发布第24号令,施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18日电(记者吴晶)记者18日从在此间举行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比2006年增长3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7。此外,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构成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并正在逐步引向深入。辅导员队伍发展更加顺畅,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配备逐步到位,结构逐步优化。从队伍的构成看,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男女比例相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21岁至40岁的占总数的85%。从学历构成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18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培训骨干3000多人。同时,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1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从2008年开始,启动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作,每年选拔1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首次培训辅导员在读博士200多人。教育部表示今后将加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力度,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分类指导,特别要适当增加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培养机会,积极推动高校选派新上岗的年轻专业课教师担任一定时间的辅导员工作。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教育部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学校要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学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具有高级职务的专职辅导员比例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评估指标。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级教师职务具体聘任条件,突出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各级教师职务评聘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针,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对于高级职务还应侧重考察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意义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加强高校管理的需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及意义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五、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自我完善一、全球视野中的辅导员工作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萌芽——政治指导员制度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辅导员制度的确立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短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暂时受挫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恢复和八十年代的发展5.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到二十世纪末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加强期6.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的辅导员队伍阶段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萌芽——政治指导员制度(1933年——1949年)高校辅导员最初叫政治指导员。1933年,党在江西的瑞金创办了第一所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事院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该大学创办之初主要是为军队培养军事干部。他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以及模范的铁的纪律,艰苦奋斗、英勇牺牲、顽强制胜的战斗作风。1936年因形式所需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随之迁到陕北的瓦窑堡,并改名为“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又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红军大学”。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同时为服合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该校的组织机构采用部队编制,对学生实行的也是军事化管理。学校设有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政治部下设有组织、宣传、训育、秘书四科,负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编成若干大队,大队配备政治委员;大队下设若干支队,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支队下设若干中队,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这就是高校辅导员的缘起——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对学员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抗日军政大学设有政治指导员,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辅导员制度的确立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1951年11月30日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就提出“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953年,清华大学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最早也就在清华大学出现。在清华大学档案馆中,保留着清华大学关于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向中央高等教育部、中央人事部的报告。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短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暂时受挫1961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高等学校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原则、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在中共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在高等学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这是第一次。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农、兵对学校实行“上、管、改”,政治辅导员制度实际上被取消了。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恢复和八十年代的发展1978年4—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恢复了统一高考制度。教育部起草修改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1981年7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辅导员,可按一百二十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兼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教师、干部,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并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列为教师考核、晋升的一项重要内容”。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5.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到二十世纪末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加强期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纠正了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加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990年和1993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6.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的辅导员队伍阶段新世纪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谈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时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做。同时,又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三、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6.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的辅导员队伍阶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组织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三部委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同年10月1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文件全面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并且辅导员被定位到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上。三、辅导员工作的历
本文标题:1辅导员工作概论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