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汇报4篇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汇报4篇【导读】这篇文档“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汇报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杭州政府工作报告1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孙忠焕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6年政府工作和本届政府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6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迈上科学发展轨道。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财政总收入624.49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37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0.54亿元,同口径增长10.1%;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初步测算下降4%左右。(一)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定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扶持政策,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4.9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优势特色产业产值的比重达73.9%。粮食播种面积达277.55万亩,产量增长3.4%。建成标准农田12.67万亩。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开工治理13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6平方公里。科技兴农和为农服务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取得新成绩。工业增长质量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先进制造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实现销售产值增幅快于总产值增幅,利税增幅快于销售产值增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6729.47亿元,同比增长25.9%。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高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7.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26.1%。杭氧、电化等企业搬迁改造有力推进。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入464.03亿元,增长4.5%。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前完成机立窑关停目标。清洁生产和能源节约利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创历史新高,增加值达1544.08亿元,增长16.7%。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旅游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验收。接待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分别达182.02万人次和3682.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43.69亿元。金融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55.55亿元,贷款余额6603.86亿元。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中介和新型社区服务业得到稳步推进。(二)统筹城乡发展,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成效明显市区建设得到加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历史建筑保护整治全面展开。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完善公交网络布局,快速公交一号线投入运营。加快电网建设,实施“21421”工程。“数字城管”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四化”覆盖率达90%。钱江新城建设顺利推进。杭州经济开发区功能日益完善。滨江科技新城基本形成。钱江世纪城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县(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向县(市)和农村延伸。杭千、杭徽高速杭州段建成通车,形成“1小时半交通圈”。建成高速公路14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完成46个示范村建设和446个重点村整治。实施“49100”帮扶项目311个。“乡村通达”工程顺利完成,新建、改建通村公路2958公里。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完成农民素质培训25.88万人次。为农民办“九件实事”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深入实施“1278”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和“1250”生态市建设工程。开展大气污染、运河水环境等整治,城区新增截污量4万吨/日,各区、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启动西溪湿地二期综合保护工程。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64%,市区人均绿地11.75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4.54%、37.86%,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三)加大公共投入,社会事业向纵深发展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杭州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馆。实施省、市级“东海明珠”工程18个,全市村级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39%。全年组织文化活动6020余场,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节固定落户杭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在全国率先突破百万大关。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活跃。京杭大运河、西湖·龙井茶园、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和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率均为96.6%。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杂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5.1万人次,解决12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55%。基本建成社区教育网络。杭州师范学院升格杭州师范大学通过国家级评审。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全市企业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61.64亿元,增长21.8%。新认定56家企业(行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7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建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科技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和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强与中科院、浙大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高新开发区获得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国家专利试点城市工作通过验收,全市申请专利10719件、授权5742件,均居省会城市第二位。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46个。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引进各类人才4.8万名。首次开展市杰出人才奖评选。卫生体育事业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3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开设爱心门诊183家,设立“惠民病床”1004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79%,参加健康体检的农民达216.2万人。主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全民健身深入开展,超额完成农村体育设施“3个100”建设任务,下城、萧山、余杭、富阳成为省级体育强区(市)。竞技体育成绩显著,第28届奥运会获一金一银、第13届省运会夺得金牌和总分“两个第一”。城北体育公园开工建设,建成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和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有效增强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做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工作。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加快燃气、水业集团等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新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向面上推进。深化行业协会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64.1%。对外开放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出口总额达389.09亿美元,增长30.3%。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分别达22.55亿美元和324.89亿元,分别增长31.7%和21.0%。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继续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主阵地作用。“走出去”步入新阶段,境外项目质量有新提高。“省会经济”、“总部经济”取得扎实成效。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又有新的进展。(五)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民生保障得到强化市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市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027元和8515元,分别增长14.6%和11.2%。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2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63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7.53万人,实现再就业12.08万人。进一步完善养老及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净增参保人数分别达25.76万人、20.79万人、27.4万人、21.06万人和32.48万人。强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对城区2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定期免费体检。征地农转非人员生活保障得到较好落实。开展第七次“春风行动”,完善对困难群众的26项援助措施。加快建设敬老院。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日趋完善。“平安杭州”创建不断深化。打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治安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加大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力度,推进“放心工程”,居民消费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绩,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6%、10.1%、26%和24%。(六)强化政府管理,行政效能又有新的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依法评议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重点议案和政协重点提案制度,定期向市人大、政协通报工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对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和执法监督,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入开展廉政主题教育,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查处商业贿赂案346件,挽回经济损失2.7亿元。行政服务效能得到提升。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有效开展对市重点项目、政府重大实事工程专项督查。深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区、县(市)和乡镇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建立综合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机关效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成绩,市民卡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96345”便民热线全面启动。信访、“12345”市长公开电话和“96666”效能监察等工作成效明显。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市民对政府效能的满意度日益提高。2006年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人防、统计、计生、口岸、档案、气象、拥军优属、防震减灾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侨联、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各位代表,200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2002年以来,本届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加快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胜利完成市十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富民强市之路。过去的五年,是杭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杭州实际,深入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打造法治、平安、和谐杭州,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理念创新推动体制创新,实行高新开发区与滨江区合并、西湖区与之江度假区合署,组建国资运营机构,取得一系列重大体制创新成果。全面实施交通西进、商业特色街、大学城、钱江新城、市区道路整治大会战、西湖综合保护和运河综合整治等十大工程,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过去的五年,是杭州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808.43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由2001年的25074元提高到2006年的51871元,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2127.88亿元,年均增长27.1%。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加大。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两港五区”建设步伐,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迈出坚实步伐。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5∶50.6∶44.9,杭州被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称号。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开放水平和外向型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五
本文标题: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汇报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05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