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社会民主福利体制本章学习目标:一.社会民主福利体制总论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三.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社会民主福利国家体制特征社会民主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因这些国家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故常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非商品化”中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特征“分层化”中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特征“再商品化”改革这类体制存在于那些将普救主义原则和非商品化的社会权利扩展到了新中产阶级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社会民主制度是社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社会民主主义者不能容忍国家与市场、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之间的二元化局面,他们寻求能促进最高平等标准的福利国家。其服务和给付能够平等的满足工人和新中产阶级的需要。这一模式将市场排除在外,建立起一种支持福利国家的、真正普遍而广泛的共同责任。社会民主体制表现为高度的非商品化原则和普救主义相混合的计划,合乎不同阶级的预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慷慨的转移支付;较高的替代率;非常发达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中非常有限的市场供给;极高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尤其是妇女);强有力的家庭政策等。其最突出的特点可能是福利与劳动二者的融合。它既承诺保证充分就业,又要完全依赖充分就业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劳动的权利与收入受保护的权利同等重要。另一方面,维持一个社会连带的、普救主义的、非商品化的福利体系需要巨额支出,这意味着国家必须将社会问题最小化,而将财政收入最大化。代表国家社会民主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因这些国家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故常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非商品化”中社会民主福利国家的特征1、“非商品化”“当一种服务是作为权利的结果而可以获得时或当一个人可以不依赖于市场而维持其生计时,非商品化便出现了。”其内涵就是指个人福利相对地既独立于其收入之外又不受其购买力影响的保障程度。现代社会权利的发展导致了非商品化福利国家的出现。并且社会权利的扩展程度越宽,非商品化程度越高。2、非商品化中的社会民主体制特征■(1)社会民主主义的非商品化模式的要义是要将人们从市场依赖中解放出来。这需要两个条件:①权利的外延须超越基本需求这个狭隘的范围。这一点需要引进一系列机制,保证雇员在从事工作以外的活动时也能获得收入。这样的方案具有真正的非商品化精神。②提高给付使之达到一国之正常收入和平均生活水平。最关键的问题是,即使在规定的期限之外,福利接受者的生活水准也不至于下降。■社会主义强调相当程度的个人非依赖性,其目标是将权利最大化和制度化。一旦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得到实施,将有益于工人地位的非无产阶级化。(2)判断非商品化潜力的量纲资格标准和资格限制:源于贝弗里奇的普遍公民权原则,资格的确认几乎与个人需求程度或工作表现无关,而主要取决于公民资格或长期居住的资格。收入替代:福利津贴的给付是建立在定额给付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定额给付是指按固定金额向所有符合资格的对象发放的给付,与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关)■资格授权的范围:不只是满足贫困者的最低需求,而且为全体社会公民提供一种相当水平的甚至能够满足新中产阶级品味的平等标准的服务和给付。(3)依托的阶级基础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依托于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的政治联盟。社会民主主义体制下,私人部门的福利市场发展不足,由国家主导的慷慨的福利供给能满足不同阶级的需要,使得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都能够从中受益,进而形成一种阶级间紧密结合的社会连带关系,与福利国家形成一种紧密的依赖联系。自由主义体制下,中产阶级与市场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化制度的主要支撑者;保守主义体制下,中产阶级的地位在社会保险中得到巩固,对国家更加忠诚;(4)包含的合作主义因素埃斯平—安德森认为非商品化倾向与合作主义因素具有某种关联性。非商品化程度越高,合作主义倾向也越高。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非商品化程度最高,其三方合作程度也就最高,即雇员组织、雇主组织和国家三方伙伴协商合作的社会机制与结构及其在现代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中的作用越大。“分层化”中社会民主福利国家的特征三种福利模式都涉及社会分层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社会分层化与其相对应的非商品化程度是基本对应的。1、分层原则计划的普享主义的程度,给付结构的平等程度2、追求以“中产阶级”为标准的普救主义模式以瑞典为代表,将普遍的权利资格与较高的收入给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完全满足中产阶级的期望,又可以将身为社会公民的一般工人纳入到一个不断向上攀升的福利制度之中,从而实现社会的普遍团结,避免社会分层化和两极分化。3、分层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大多是“社会福利主导型的就业结构”。(1)就业增长路径。大部分人都受雇于政府的劳动力市场部门。(2)产业成长及就业趋势。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带有一种强烈的“福利服务”偏向,社会福利性就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象瑞典这样发达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庞大的公共部门使得私人普遍团结,避免社会分层化和两极分化。3、分层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大多是“社会福利主导型的就业结构”。(1)就业增长路径。大部分人都受雇于政府的劳动力市场部门。(2)产业成长及就业趋势。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带有一种强烈的“福利服务”偏向,社会福利性就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象瑞典这样发达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庞大的公共部门使得私人部门的服务业的规模削减到最低限度,并且在公共部门就业的人口中,女性占绝大部分。(3)职业结构特征。国家实行严格的共同责任式的工资政策和基于共同责任之上的工资谈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垃圾职业”的增长;专业化程度高;妇女就业情况的表现十分出色;形成一个以妇女为主导的公共部门和以男性为主导的私人部门为主要特征的“二元化”倾向,并由此形成一个“职业性别隔离”的就业状况。“再商品化”改革1.改革背景: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2.改革的特征:(1)采取了“把所有人都推向市场”的就业政策(2)成本控制(3)逐渐缩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裂痕”(4)努力创造条件打破“局外人”与“局内人”之间的藩篱(5)努力改革社会养老制度,增强其财政可持续性3.失业保障制度改革:消减给付水平,缩短给付时间,严格给付条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从“消极的”补助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过渡与发展。北欧国家提出3个口号:“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工作福利”、“从福利到工作”,以“新就业原则”代替“老就业原则”,其区别在于在“新就业原则”中引入了“工作义务”概念。改革的结果:北欧国家的社会救助被迫进行了收缩和改良,现在的弹性比以前增强了;“工作福利”的计划受到了道德的挑战,一些社会风险责任被退还给公民。各国具体的做法:丹麦改革重点是引入灵活化机制,强调工作义务和工作福利之间的关联性,强调有可能失去“最后安全网”的可能性。瑞典首先是责任下移,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灵活性,将国家代理人的角色转移给了地方政府。其次是将社会救助计划的责任从公共部门转移到私人部门。再次是1998年通过了“地方政府对20-24岁青年人的责任法案”。最后是消减失业给付标准和严格给付条件。挪威1995年“福利白皮书”明确宣布将“收入扶持”政策中“消极的扶持”改为“积极的联系”,即把保险缴费与收益紧密联的联系起立,鼓励津贴领取者尽量的“自立”,就是说强调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每个国民既享有给付的权利,又有工作的义务。4.社会养老保障改革:社会民主体制的改革在一些方面有福利扩张的迹象,但在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强烈的“再商品化”倾向的动机。瑞典引入“名义账户制”,“名义账户制”是结合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二者优势的一种混合体:在融资方式上采取的是现收现付,而在给付上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制。瑞典的改革减轻了老龄化对养老金支付的影响。5.医疗保险改革相比前两项改革,医疗福利制度的变化是最小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替代率、持续期限、等候期限和资格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但变动都不大。地理位置思想与历史渊源社会目标给付的基本原则给付的技术原则斯堪的纳维亚贝弗里奇所有人平等与公平的再分配普享型的原则再分配型的原则给付结构可及性的方式融资机制管理与控制决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的统一费率公民地位与居住资格税收国家与地方政府控制社会一体化的充分就业福利国家制度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专利,但社会民主主义却是福利国家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建设者,福利制度的探索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有很大关联。社会民主主义以马歇尔的“社会公民权利理论”为基础,倡导社会性公民权利,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完全地、平等地融入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因此广泛的政治分享和社会分享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标志。社会民主福利国家的代表是瑞典、挪威和丹麦等。社会民主福利体制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建立并实施了几十年,有关制度的若干方面经历过重大的变革,但基本框架依然存在。第一节社会民主福利体制总论一、社会民主福利体制非商品化特征社会民主福利体制缘于贝弗里奇的普遍公民权原则,资格的确认几乎与个人需求程度或工作表现无关,而主要取决于公民资格或长期居住资格。由于普救主义原则和非商品化的社会权利扩展到了新中产阶级,定额式的给付原则是其福利津贴给付一个基本原则,所以这种福利制度还被称为“人民福利”模式。与其他两种制度相比,他们寻求相当水平的甚至能够满足新中产阶级品味的平等标准的服务和给付,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只满足最低需求上的平等,这种制度的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与上述两种制度相比,虽然属于这种类型制度的国家数量最少,只存在于斯堪的纳维亚几个国家之中,但“人民福利”的理念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却牢牢扎根,经久不衰,并始终成为社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排斥国家和市场,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二元化局面,力图追求平等以保证工人能够分享境况较佳的中产阶级所享有的权利,所以,人们常常将之作为福利资本主义的“福利橱窗(1)非商品化程度最高,非商品化倾向与合作主义因素高度相关。合作主义因素是指雇员组织,雇主组织和国家三方伙伴协商合作的社会机制与结构及其在现代化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中的作用。在合作主义福利模式中存在一个规律,即非商品化程度越高,他们的合作主义倾向也越高。换句话说,非商品化倾向与合作主义因素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它们二者之间有着某种“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为了证明上述判断以说明福利国家计算的结果发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非商品化程度得分最高,他们几乎都是社会民主主义类型的国家。也就是说,与其他两种类型的国家相比,社会民主福利体制的国家非商品化程度最高,雇员组织,雇主组织和国家三方合作的程度最高。(2)阶级联盟紧密,与福利国家形成一种紧密的依赖关系。在社会民主福利体制中,由于私人部门的福利市场相对发展不足,慷慨的福利供给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各种需要,所以,人民福利的国家模式使传统的工人阶级和新中产阶级都从中收益,高昂的预算和社会支出使上述阶层和阶级形成一种紧密的社会连带关系,与福利国家形成一种紧密的依赖关系。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之所以被认为在绝大多数人与其他社会保障之间建立起了非常融合的关系,是因为它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以“中产阶级”为标准的普救主义模式,而不是以“卑微者”为标准的社会给付。对于日益增长的新白领工资阶层和比较富裕的工人阶层来说,基本的定额式福利津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福利标准设定的很低,不以中产阶级的标准来设定社会给付标准,其结果必将导致他们中很多人转向私人市场去购买福利项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分层化和两极分化,刺激私人市场的发展。以瑞典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将普遍的权利资格与较高的收入给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完全满足中产阶级的期望,又可以将身为社会公民的一般工
本文标题:社会民主福利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2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