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劝学教案【热选4篇】
写作好帮手1/23劝学教案【热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劝学教案【热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劝学》教案【第一篇】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了7篇古文,14篇古诗,在下册学习了2篇:《伤仲永》《木兰诗》,对古文写作好帮手2/23的几种翻译方法已经有了初步掌握,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目标确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几篇古文,但对古文阅读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考虑这节课还是让学生朗读为主,以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为基础,然后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句子,复述故事。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写作好帮手3/23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共一课时教学设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我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当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分角色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学习”,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合作探究”,即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当堂展示”,即在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之后,能积极主动大胆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适时引导,关注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教法与学法1、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写作好帮手4/23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自读质疑,合作释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三、分层次读课文,整体把握。1、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写作好帮手5/23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3、三读。读懂词义。(要想明白文章内容,必须先掌握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大家看黑板,同桌两个共同找一找蓝色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可以参考文下注释,也可以翻阅工具书)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4、四读。读懂句意。只要刚才老师标示的那些词语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译现在这几个句子易如反掌,谁来表现一下?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写作好帮手6/235、五读。读懂文意。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6、六读。读出语气。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四、把握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分析结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五、总结全文,比较阅读。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写作好帮手7/23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在语言积累上有什么收获?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什么收获?(五)结束语。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劝学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是人教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1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二、学情学法分析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8篇文言文,初写作好帮手8/23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与准备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写作好帮手9/232.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1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纠正。3.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投影无标点课文)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交流学习资料,明确课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应导语)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投影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示例)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1.发问文题。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劝学?怎么劝学的?结果如何?写作好帮手10/23小组合作讨论,明确答案,理清课文思路。(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完成课后练习二,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善劝肯学敬才)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1.师生赛读,尝试背诵。2.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以此说一段话。(板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对比)3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板书同:与学习有关;异:《伤仲永》----少年不学,泯然众人先叙后议《孙权劝学》----成年肯学,刮目相待对话描写)4.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完成课后练习一。(板书:开卷有益)六)齐读课文,梳理总结1.以练习题的形式梳理与巩固本课的知识点。(投影练习题)2.请学生对照板书,回顾本课教学内容,齐读课写作好帮手11/23文。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2.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一段“就学”时的情况。3、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1篇想象作文。4、学完本课,你肯定有所感悟,联系生活,写1篇读后感。劝学教案【第三篇】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二、感知课文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写作好帮手12/23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写作好帮手13/23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
本文标题:劝学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3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