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5篇】,希望您喜欢下载。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朗读,正音。(4)齐读全文。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2)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参考资料,少熬夜!《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学生试读,熟悉节奏。4、自由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5、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2)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用“_____”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尤、锦囊玉轴,自随”,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参考资料,少熬夜!“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3、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五、变换角色,练讲故事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2、讲讲“我”的故事。课件出示: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课件出示: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六、回顾细节,品读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指名发言。课件出示: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发言。课件出示:表现:处士笑而然之。可见处士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七、再读课文,明白道理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参考资料,少熬夜!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教学过程: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1)请学生来朗诵。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参考资料,少熬夜!(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方法:A、先来读一读。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参考资料,少熬夜!(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教学难点感受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海豹的资料以及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2.你见过海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自读全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蹒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3.讨论交流。(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参考资料,少熬夜!三、理清脉络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四、理解内容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五、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板书:发现小海豹决定养小海豹喂养小海豹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2.学习写好演讲稿。教学重点:编写演讲稿。教学难点:登台演讲,掌握演讲技巧。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学校里或班级里,有时要举行演讲比赛,如“祖国在我心中”“绿色伴我同行”等演讲活动。你参加过这种活动吗?你做过演讲吗?谁来说一说当时的感受。2.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很形象。要想做到上台不紧张,就得多次上台练习。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1.播放演讲视频。【课件2】北京大学刘媛媛《寒门贵子》。2.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感受了演讲者的魅力,理解了寒门也能出贵子的道理,受到鼓舞和启发。)3.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①写好演讲稿;②掌握演讲技巧。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参考资料,少熬夜!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课件3】演讲的话题范围: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3.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怎样才能作好演讲?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本文标题: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2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