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通用4篇】
写作好帮手1/1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第一篇】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写作好帮手2/12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猜测质疑,引入新课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写作好帮手3/12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汇报)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回忆。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预设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议一议。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写作好帮手4/12(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写作好帮手5/12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千克。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揭示课题)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表面积?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用与实际相联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这也正是符合了心理学中:教学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学习十分容易地投入。]写作好帮手6/12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1、学生操作,解决问题;(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学生操作)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操作得到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习中已经解决,教师不需要展开。]2、组内交流,发表见解;(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写作好帮手7/12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学生计算)看书巩固,掌握方法;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的观察,自主探究,得出了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的结论。最后通过看书规范自己的结论。]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拿出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表面积,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知道它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吗?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写作好帮手8/12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例3的实物模型、投影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写作好帮手9/12(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3×3×6或者32×6=9×6=9×6=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写作好帮手10/12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三、课堂实践做第2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五、课堂实践做练习六的第5、6、7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第四篇】教材分析: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1先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然后根据所给出的微波炉包装箱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然后,再列出计算表面积的式子,让学生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更好地发写作好帮手11/12展空间观念,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自己计算。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木箱或铁桶,粉刷房间的墙壁等,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教材通过教科书第34、35页的“做一做”加以说明,并且在练习中也适当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由于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对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在练习六中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使学生掌握。第1题,先练习求一个指定面的面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直观图所给的条件,逐步弄清计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这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哪些面的面积相等,进而逐步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写作好帮手12/12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礼品盒、包装纸、小纸盒、剪刀、火柴盒、尺子等。教学方法:加强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借助于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本文标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3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