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大道之行也》【精选4篇】
写作好帮手1/11《大道之行也》【精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大道之行也》【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第一篇】一、授课班级:八年级(上)二、授课时间:20xx年5月31日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写作好帮手2/11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四、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五、学习时间:十分钟六、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找出不懂的词句,课堂发问。七、教学步骤(一)导入展示一幅和平宁静的社会图片,引入课文——大同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二)解疑时刻解答学生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懂字词句。(三)齐读课文写作好帮手3/11学生齐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特征。(四)分析大同社会特征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互相帮助的图片,就图片深入分析课文,扩大和补充课文。2、“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写作好帮手4/11展示一幅婚嫁图片(新郎是残疾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出与课文切合点——⑴女有归之喜;⑵废疾者,皆有所养。⑶壮有所用。(新郎身残志坚)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译文:(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劳动场面的画,引导学生回答出“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社会特征。(五)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大同社会。尝试背诵课文。(六)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爱,是最重要的,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写作好帮手5/11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七)作业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2、背诵并默写全文。八、教学板书关爱安大人居尽乐其业同力物用尽其九、教学后记1、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普遍喜欢大同社会,因此能够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2、教学重点难点能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很好的解决。3、板书设计比较特别,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写作好帮手6/11大同社会的特征。4、教学图片生动直观,引起学生联系课文探讨图片的兴趣。5、导入不够简洁明白。6、所用的图片与课文的契合性不大,有点勉强。7、直接进入教学重点,利的是开门见山,弊的是仅仅依靠学生预习所得来展开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第二篇】《大道之行也》是1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如流。为了更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文章,以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毕竟三分文章七分读。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理念。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到。但是,仍有遗憾之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如何把写作好帮手7/11课堂连缀得更流畅,怎样把问题引到深处,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如何让教师的点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复斟酌提炼,深思熟虑。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分析导引的时间少了,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要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或者更注意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激励性。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若仅是归纳和复述式的,这样的点评自然软弱无力,会让学生兴趣索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激扬。以后在上《大道之行也》,应进一步创新教学,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拓展,激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要提高自己点评的功力,让点评起到事半功倍,抛砖引玉的效果。《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三篇】一、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晋代陶渊明也构想了令人向往的桃源生活。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主席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写作好帮手8/11的《大道之行也》。二、明确目标:(1)背诵课文(2)理解意思(3)领悟“大同“社会三、初读课文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2、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3、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1)“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2)“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3)“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4)“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5)“是故”承上作结一顿;(6)“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7)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写作好帮手9/1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学生齐读课文。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3、小组讨论解决。4、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5、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6、同桌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重点解释:与,通“举”,选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恶:憎恶闭而不兴:杜绝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乱:指造反贼:指害人写作好帮手10/11作:兴起大同:有和、平的意思五、问题探究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学生思考学生讨论课堂交流)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全文的总括语六、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七、拓展延伸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话。写作好帮手11/11方法:【第四篇】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
本文标题:《大道之行也》【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3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