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历史教案【通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1高中历史教案【通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中历史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精选高中历史教案范文:《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好文档,供参考2/21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业的学习。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先秦商业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好文档,供参考3/21(二)秦汉商业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三)隋唐商业1、商业繁荣的原因播放敦煌纪录片关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壁画《胡商遇盗图》片段,同时展示开元通宝图片,学生思考唐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出原因:社会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教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河开凿的意义。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繁荣。2、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教师进一步补充,城内仍有坊、市之分,并受时间限制。政府在市内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同时市中有邸店、柜坊,出现了飞钱。此时邀请同学上台模拟唐代商人贸易现场,理解邸店、好文档,供参考4/21柜坊和飞钱的含义。师生共同总结: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四)宋元商业1、宋代商业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提问这幅作品是哪个朝代的?描绘了哪些繁荣的场景?学生答出: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店铺林立,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教师进一步提问,看出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教材第13页,同时出示交子图片,学生可知一是城市商业的繁华,以开封和临安为例。二是商品种类繁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商品化。三是纸币的发行。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出现了交子。2、元代商业过渡:元代蒙古人征服了欧亚大陆,版图,那么元代的商业发展又如何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元政治统一后,海陆交通便利,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重新疏浚大运河,好文档,供参考5/21南北海运畅通,东南沿海交通发达。接着出示材料提问:材料一中“此城”指哪个城市?材料二中海外贸易的港口在哪里?学生解读得知,材料一中“此城”为元大都;材料二中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常有百艘以上海船停泊,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五)明清商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找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简要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城镇商业呈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燃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接下来教师安排小组交流讨论:思考穿越唐宋元等几个历史朝代,看到的商业活动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别上台表演。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可从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等多方面回答。学生发散思维后,教师总结:盛世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路港口发达,文化繁荣。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课后请大家为当下“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好文档,供参考6/21展建言献策,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交流。四、板书设计高中历史教案优秀教案【第二篇】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1)时间:19世纪。(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2、代表人物及作品:(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3、歌剧的辉煌成就:(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好文档,供参考7/21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4、民族乐派的兴起:(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2)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2、代表作品:(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好文档,供参考8/21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2)产生: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④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2、成熟:(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好文档,供参考9/21(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2)发展: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高中历史教案【第三篇】教学目辬好文档,供参考10/21一、知识目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二、能力目辬: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好文档,供参考11/21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好文档,供参考12/21(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耜: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五谷丰登)(4)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农业生产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好文档,供参考13/21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辬准。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垄作法西汉时: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3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