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XXXX年统计上岗证4章
第一节基本知识☆☆☆第二节总量指标☆☆第三节相对指标☆☆☆第四节平均指标☆☆☆第五节变异指标☆☆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一节统计指标的基本问题☆☆1、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统计指标有两种含义:一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二是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包括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六个要素。一、统计指标的定义☆☆•2、统计指标的作用–从认识的角度讲,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状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二、统计指标体系三、统计指标的特点:•1、同质事物的可量性•2、量的综合性四、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统计指标说明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的多少,它用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示,并有计量单位。数量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可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即一个总体中单位的数目,如企业数;也可表现为总体标志总量,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如某企业全体职工的工资总额。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如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等。(二)按统计指标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规模、水平)、相对指标(结构、比例)、平均指标(集中程度)、标志变异指标(离散程度)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总量指标: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如人口数。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如计划完成程度,劳动生产率。平均指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等。标志变异指标: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第二节总量指标☆☆•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又称为统计绝对数、数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定义☆☆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的起点,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表现为总量。2、总量指标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形式统计指标的基础。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内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2012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的总和,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通过计数得到(2012年重庆市工业企业单位数)。之间关系:相对的关系。随着总体的变化,单位总量可以变为标志总量,标志总量变为单位总量。2、按反映总体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分•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如2012年我国GDP近52万亿。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期末物资库存量、企业固定资产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更长时期内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时间越长,时期指标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通常是连续登记汇总取得;时点指标的数值通常是定期的一次登记取得。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反映内容分总体标志总量(某数量标志的总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个体的数量)2、按时间状态分时期指标:特点(流量)时点指标:特点(存量)连续性累加性与时间长度直接相关间断性不可累加性与时间长度无直接相关性•1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D)。•A.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B.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C.长期指标、中期指标和短期指标•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可分为三类: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单位。(一)实物单位定义: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自然单位是按照被研究事物的自然状况来度量其数量的计量单位,如人口数以“人”单位,设备以“台”为单位。特点: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指标的综合性能差,不同的实物,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无法进行汇总,不能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成果。(二)价值单位概念:用货币来度量事物的数量的计量单位。特点: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可以表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脱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有时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价值指标按计算价格的不同分为两种: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如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是用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反映现象实际的水平,是研究国民经济现实经济关系和一些重要比例的依据;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它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可以真实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四、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1、总量指标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并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3、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三)劳动时间单位用劳动时间来度量事物数量。如工日、工时第三节相对指标☆☆☆•概念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相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两种计量形式有名数(复名数)即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如万元GDP能耗;无名数:以千分数、百分数、成数、系数或倍数表示。一、相对指标的定义☆☆二、相对指标的作用☆☆表现为2个方面:P631、相对指标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客观的依据。2、提供了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三、相对指标的分类☆☆☆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比的基础不同,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相对数。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同一总体内部之比,二是两个总体之间对比。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定义:某一段时期内同一总体的实际数和计划数对比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100计划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作用:用来检查和分析计划执行的进度和均衡程度,反映计划执行的结果,并作为编制下期计划的参考。使用原则:在计算时,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标的内容、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以及时间长度等方面完全一致。(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若计划指标是以最低限额规定的(计划提高),一般来说,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以等于或大于100%为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大于100%的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若计划指标是以最高限额规定的(计划降低,如:单位成本、商品流通费),则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小于或等于100%为超额完成和完成计划,小于100%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计划任务数为相对数﹪百分数降低提高计划百分数降低提高实际﹪计划为上年的百分数实际为上年的百分数相对数计划完成100)(1)(1100•例1:某企业计划2012年劳动生产率比2011年提高10%,2012年实际比2011年提高15%,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完成计划。(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超额)()(计划数实际完成数度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100-%5.104%5.4104.5%%100110%115%%100%10100%15100例2:己知企业甲产品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4﹪,而实际降低了6﹪。﹪﹪﹪﹪完成程度成本计划9.971004161该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超计划降低2.1%。•8.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A.102.3%B.94%C.140%D.94.9%例3: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8%)/(1-5%)=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1+15%)/(1+10%)=104.5%——超额4.5%完成计划2、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100计划期全期计划数累计完成数计划期内某段时间实际计划执行程度定义:计划期中某一段时期的实际累计完成数与全期计划数的比值,用于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与时间进度的要求适应与否,其计算公式:3、结构相对指标☆☆☆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不同特征的各部分,以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用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比如三产比例等,其计算公式%100总体总量总体部分总量结构相对指标4、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它是总体内部各不同部分的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进口与出口、轻工业与重工业等之间的关系,判断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算公式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指标5、动态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之比。反映现象发展速度,据以推测现象变化的趋势。统计上把用来作为比较的时期称作“基期”,把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作“报告期”,其计算公式:%基期同一指标数值报告期某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100(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1、比较相对指标概念:将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做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是两个同类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比较。反映某种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展的差别程度。计算相对指标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比较多的是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计算。%100值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某条件的某类指标数值比较相对指标2、强度相对指标☆☆☆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有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的总体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某一总体总量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量单位大多数是复名数,少数是百分数(如流通费用率)。•正、逆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形成正和逆指标。•一般正指标数值愈大,指标所表现的现象强度、密度等程度愈大;逆指标则反之。例:某地区有600个商业机构,共有20万人口,则商业网点密度:每千人拥有商业机构数=600/200=3个/千人(正指标越大越好)每个商业机构服务的人数=200000/600=333人/个(逆指标越小越好)四、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1、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根据研究目的,从现象的性质、特点出发,正确选择对比基数,才能真实反映现象的联系。2、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对比的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必须在经济内容、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以及计算单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3、注意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的结合使用•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42.98台。这一指标是(C)。(2010年)•A.比较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总量指标5.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CDE)。(2010年)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B.2006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2.6%C.2005年中国人口密度比美国高325%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
本文标题:XXXX年统计上岗证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