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4篇)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篇【第一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在市残联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紧紧围绕《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目标,在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下,全区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项目总体概况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区按照省残联《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意见》(苏残发[2015]50号)及XX市残联转发的通残发[2015]34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0-6岁残疾儿童普查工作,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对7-14岁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费用按照省补标准补贴50%。2015年,我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数为15人,实际接受康复训练数为16人,其中听力儿童3人、智力儿童2人、肢体儿童4人、7人为7-14岁的残疾儿童。全年补贴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费用135300元。二、项目管理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为残儿康复提供全方面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区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港闸残发[2015]12号),成立了由宣传部、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计生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整体联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进程。(二)、多措并举,宣传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性。加强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意义、康复成果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计生委、妇联广泛宣传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预防出生残疾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先天性残疾儿童的出生。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查,计生委、卫生局等部门开展0--6岁残疾儿童筛查,帮助残儿家长提高康复认识、增强康复意识。(三)、密切联系,帮助残疾儿童家长树立信心。年初,专门召开残疾儿童家长坐谈会,让儿童家长自己谈往年儿童在康复机构训练、平常在家进行社区、家庭康复时的宝贵经验或感想。通过坐谈,一方面宣传康复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家长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让家长感到抢救性康复非常必要、家长陪护非常必要,发挥家长在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四)、各取所需,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求。根据辖区内残疾人康复平台短缺的实际情况,利用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及时将新发现的残疾儿童进行评审和康复评估;将省内有影响的几家专业康复机构介绍给残疾儿童家长,帮助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协助家长选择最适合自已孩子康复的专业机构,期望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五)、建立档案,动态管理残疾儿童康复信息。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对辖区0-6岁残疾儿童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及时录入残疾儿童康复数据库。掌握辖区内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别和康复需求等详细情况,并对在训儿童实行跟踪随访制度,做好康复指导。三、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区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有序开展,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比较满意。但是,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也令人担忧:1、部分残疾儿童家长认识水平较差,对康复工作认识不够,心理准备不够,缺乏信心,对康复效果慢的持放弃态度。2、部分残疾儿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的制约,不愿意或没有人负责孩子进行正常的康复训练。3、部分残疾儿童家长放不下面子,不愿把孩子送入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训练。4、部分残疾儿童家长康复愿望较强烈,但因为孩子先天生理缺陷,要先给孩子治病等。5、部分家长对政策不了解,延误了孩子接受康复、教育的最佳时机。四、项目实施的建议意见(一)扶持或鼓励兴办智力、听力言语专业康复机构。建议市残联在我区内扶持或鼓励兴办智力、听力言语专业康复机构,尽快填补区内空白,避免部分智力及听力言语功能障碍儿童因无法就近康复的情况。(二)、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帮助家长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快走出痛苦,主动送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对孩子能够尽早进行干预。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强化家长康复意识,普及家庭康复技术,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分享彼此康复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科学、有效、实用的康复方法。同时,要让家长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在相互交流中不攀比,不和其他孩子横向比较,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丧失信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篇【第二篇】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4年,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十五”期间的基础上,按照县残联康复处的要求,总结了前段的成绩,明确了薄弱环节,重点抓了机构、社区、精神病等项康复,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一、紧紧地抓好机构康复工作。新春伊始,我们召开了各村(居)干部康复业务会议,将各项指令性康复任务分配到村(居)。尤其是对残疾儿童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镇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本地方医疗机构优先接收镇内残疾人进行各种医疗康复。据统计至今年11月中旬止,全镇共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5例;低视力矫正佩助视器1例;儿麻及肢体矫正2例;肢体残疾者系统康复训练100人,机构训练弱智儿童5人,家庭训练弱智儿童10人。二、认真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的调查工作。今年四月间开展了对肢残人假肢需求的调查。经查我镇现有截肢残疾人50名,其中截大腿的15名,截小腿的35名,从未安装过假肢的30名,其余20名虽曾安装过假肢,但存在假肢过于笨重及破旧等问题,使肢残人的活动受限。五月间又开展了聋童佩戴助听器的调查,查出我镇现有2-14岁的聋童33名(包括脑有问题者)有2名已佩戴了助听器。大部分聋童,因父母年老,家庭经济困难,尚未佩戴助听器,经我们调查情况属实后,除市残联补助540元外,其余费用镇残联给予补助,并派车送到县聋人学校陪同佩戴助听器,使其家长非常感动。三、继续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在“十一五”期间仍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在前两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摸索全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薛咀村,32岁的高中毕业生王明,在XX市电讯部门工作。近两年因生腰瘤,多次动手术,造成高位截瘫。因病魔来势突然,婚姻破裂,工作失业,长期闭门卧床,情绪非常低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康复小组知道后,选派一些思想比较进步的青年,上门促膝谈心。青年们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到户外、闲谈散步。激发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最近,他对镇残联理事长要求,如果有残疾人需要他教电脑技术的话,他愿意义务当教师。四、进一步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真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xx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个村(居)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9名病人到医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设备不完善,开展精防工作和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技术资源及财力资源等困难,有待今后努力创造条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篇【第三篇】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xxx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XX年全年送康复上门xxx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街道高度重视市府实事工程――“为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XX年至XX年两年共落实重残无业养护人员23名,每人每月给予400元补贴。纪念居委倪某是重度智障残疾人,母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连看病也要把残疾儿子带上,经助理员上门宣传,倪妈妈把儿子送进街道“金色晚年养护院”,儿子受到养护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倪妈妈逢人就说:“多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家庭的关心”。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街道积极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社区营造助残的社会氛围。我们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
本文标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3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