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测量工作技术总结【范例4篇】
测量工作技术总结【范例4篇】【导读】这篇文档“测量工作技术总结【范例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第一篇】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教学内容:1.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2.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和检测3.计量标准4.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1.尺寸的公差与配合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3.配合制4.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未注公差)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6.光滑极限量规7.光滑环规的检测8.内孔及中心高测量5.能力拓展测量技术及应用实训1:尺寸公差的检测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实施条件: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考核方式:口试、操作项目二:形位公差及检测计划课时:40(理论教学:30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的选择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指示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半径规等量具和量仪。教学内容:1.形位公差有关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与公差带3.位置公差4.形位公差的选择5.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6.形位误差测量实训2:形位公差的检测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实施条件: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考核方式:口试、操作项目三: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计划课时:10(理论教学:8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主要术语;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择;3.掌握(利用粗糙度标准样板)目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能;4.掌握双管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2.实训: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实施条件: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考核方式:口试、操作项目四: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10(理论教学:8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2.掌握普通螺纹的合格性判断及其公差与配合3.能用螺纹千分尺、三针、螺纹量规测量螺纹中径、牙型角、螺距等教学内容:1.普通螺纹及公差2.螺纹千分尺使用方法3.三针测量方法4.螺纹量规的使用方法5.实训1:螺纹中径测量(螺纹千分尺、三针量法)实训2: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基本几何参数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实施条件: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考核方式:口试、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材料]【第二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系(部):机电工程系教研室:机电教研室日期:2011年3月1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课程目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2、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3、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4、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5、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形位公差和互换性的基础知识,理解检测的基本工艺过程,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2、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典型零件的形位公差标注及检测方法,能够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3、思想教学目标:使学生建立起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二、课程教学大纲三、围绕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改革举措1、现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现场教学安排原则为:互换性的初步认识和操作--基本理论讲解--理论验证性实习操作--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例如对于形位误差的检测可先让学生认识了解并且掌握量具,量仪的使用方法,然后讲接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公差带的形状等。在这之后再根据误差项目和检测条件制定方案,选择器具,确定测量基准,然后再进行测量,处理数据,按最小条件确定最小包容区域,得到形位误差的具体数值。最后,再把合格的零件拿到现场组装使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对所讲内容进行体会、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论指导了实践,实践又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验证,大大提高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种辅助手段的完善(1)教材建设和试题库建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材选用了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的教材,保证了教材的高质量。(2)多媒体教学:机械零件几何量检测方法多且各种新工艺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现代工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方法。它能将抽象的检测工艺过程分解,便于学生理解,且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检测方法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眼界。(3)参观观摩:到有关企业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工艺检测方法,并了解实际生产环境和社会现状。3.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法为导向,围绕如何打破原课程的学科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进行知识重构。在课堂教学和零件加工和检测实习中,学生们分别对每一种检测工艺进行学习、讨论和作习题。但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每一种零件的加工和检测都需要多种方法的结合才能加工制造出合格品来。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加工和检测方法的综合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生产选择典型产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拟定合理的工艺过程,编制机械加工和检测工艺过程卡片。通过这个综合练习,学生们对所学的各种加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应用,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对各种加工方法之间的联系有了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4.工学交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结合实际的生产会使得教学和实习内容丰富、生动。学生们在接受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同时还可了解生产现状、了解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理论知识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5、组织课程设计、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6、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课堂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7、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的探索”等为主题的多项教学改革实践,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四、围绕课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教材建设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等一系列改革对教师、实习环境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实习环境的改善。1、授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1)不怕辛苦,端正教风。(2)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3)积极进行教学研究。2、改善实习环境,保证实习和教学的要求。(1)增加实习设备的,齐全实习种类。(2)扩展实习基地,引进最新技术。3、加大教材整改力度,内容上以机械制造工艺和检测系统为主线,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及相关课程进行重组,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叠;安排上,以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知识链结构,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赋予学生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时间上留出更大的空间用以讲授机械工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4、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多媒体课件,要进一步更新完善课件内容,不断丰富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实用性。5、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网站建设,通过努力,全部课程录像上网,达到能开设网络课程,能进行网络辅导和在线答疑,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考试的远程教学要求。五、围绕课程开展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拓展活动增强综合性课程设计、训练环节,组织课程设计、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第三篇】极限配合教学总结姜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较强的理论性基础上,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科知识是生产一线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在职业学校从事《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从几个方面总结了优化教学的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好的提升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述语多,公式多,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的特点,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概念不能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但愿意动手学习技能。职业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育宗旨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减少学术性强,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抓住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关系到学生技能水平的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三个章节上,其中“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一章的重点突出在与一线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基本概念及国标规定上,弱化与精度设计相关的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内容;“形状和位置公差”一章的重点放在对公差项目的理解和标注的识读上,“表面粗糙度”一章重点放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理解和标注的识读上。这样经过合理整合了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联系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对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样一门多概念、多术语、多公式的课程,如果只是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按部就班地听,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就完全不同。启发式教学除了重视课前提问,还可以在课中、课后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知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最后教师再在总结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引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讲解完有关尺寸的概念后,学生通常很容易理解:判断零件是否合格的方法就是比较实际尺寸与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是零件尺寸合格的判断条件。紧接着给出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给出已知条件:实际尺寸=基本尺寸,能否判断出零件是否合格?这时不少学生会轻率地给出“合格”的结论,教师就在实际尺寸=基本尺寸的基础上增加条件: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这时学生自然又会得出“不合格”的结论,这样两个结论就自相矛盾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基本尺寸,工件不一定合格。三、重点、难点的优化教学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升教学方法,用最简单、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巧妙地抓住重点、跨越难点。“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一章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概念和公式比较集中,如果不理解概念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单凭死记硬背,很难掌握所有概念和公式,对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也毫无益处。因此,掌握概念和公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公式自然而然地就会记住了。比如在关于极限尺寸、极限偏差与公差的概念中,极限尺寸是由设计人员给出的用来控制实际尺寸的两个界限值,这两个值在图样上是不直接注出,而通过偏差的形式给出的,这就形成了极限偏差的
本文标题:测量工作技术总结【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5518 .html